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孔子把“重民”“恤民为德”的主张,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主张。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无一不体现“仁”的内核。这些思想(     
A.维护了人民权利B.发展了民主政治
C.改善了君民关系D.体现了民本思想
2 . 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王阳明之学中“人皆可为圣人”的命题大加发挥,将玄妙的“天理”世俗化,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该学派从者云集,成为晚明显学。这一思想(     
A.带有强烈保守主义倾向B.根本否定传统纲常伦理
C.体现出回归理学的趋势D.蕴含传统民本治国思想
3 . 功过格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太微仙君功过格》“过律”有不仁、不义、不善等。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     
A.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
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D.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
4 . 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以骡马载着书籍,以实地考察来证实文献所载。但他的行旅所至重在西北,东南尤其是南洋一带并未涉足,在书写佛郎机(葡萄牙)时,仍把它纳入南蛮序列,与苏门答腊、锡兰、苏禄等放在一起。这体现出顾炎武(       
A.在学术研究中仍缺少实证精神
B.延续了传统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C.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茫然无知
D.试图修正旧的华夷之辨的观念误区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5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代表着明代遗民的深刻政治反省,尤其是激烈地批判了专制制度和独裁政治,被称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明夷待访录》撰成百余年来一直隐而不彰,以抄本形式暗暗流传,直到清末才得以大放异彩。这反映了(     
A.政治思想与现实关系密切B.政治思想必须与现实结合
C.晚清的民族危机D.政治环境决定政治思想的传播
2023-04-01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重庆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乾嘉考据学大师戴震认为“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的这一观点(     
A.批判理学是维护封建秩序的工具B.夸大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现实作用
C.全面否定了程朱理学的道德观念D.体现了古代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7 . 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指出:“车是载物用的,舟是渡河用的,圣贤的出现在于救民于水火。如果车不能载物,就不如无车;舟不能涉水,而不如无舟;圣贤不能救民,则不如无贤。”这一言论旨在(     

A.推动传统交通工具革新B.树立经世致用学术风气
C.继承发扬荀子君民思想D.推翻封建社会统治秩序
8 . 黄宗羲曾指出:“阳明言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不知天理从父母而发,便是仁也。”并以“谷种”为喻:“仁之于心,如谷种之生意流动,充满于中。然必如艺植灌溉之功,而后始成熟。”据此可知,黄宗羲(       
A.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批判B.否定了良知存于内心的天理观
C.积极践行经世济民的理想D.意在强调发挥良知的实践价值
2023-02-0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以寻求天理
C.受西学东渐影响而形成D.隐含一定平等和叛逆色彩
2023-01-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认为是负面的“人欲”“私欲”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成为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这一变化(     
A.适应工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D.将批判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
2023-0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