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远离政治,专注于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考据学因而兴盛,出现了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学术名家。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巩固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严密
C.经世致用的风尚日益盛行D.八股取士阻碍了思想进步
2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评心学空谈B.发扬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3 . 李贽在《初潭集》中对前史所载以巴寡妇清、陈定妻、许允妻、王霸妻、赵娥等为代表的二十五位杰出女性表达了赞赏之情,认为这些女性所做之事是“真男子”“男子不如也”。李贽此举意在(     
A.冲破程朱理学束缚B.提倡民主和自由
C.宣传尊崇女性思想D.强调主观能动性
4 . 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
C.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D.以理性主义精神为核心内涵
5 .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B.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2022-07-23更新 | 981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对明末清初受西学影响学者籍贯分布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为密切B.动乱影响到北方的中外交流
C.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社会热潮D.西方传教士在南方活动频繁
7 . 以下是明清部分思想家提出的部分观点。他们的思想(        
思想家主张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很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制度B.是革命的思想武器
C.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D.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8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根源于生产力进步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间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明代士人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反映出当时
A.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
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10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第一次热潮根源于儒学的产生B.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C.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第四次热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