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哈佛中国史》在评论某条约时说:“此条约对日本的让步,打开了中国对外国工业投资和经济帝国主义的防洪闸门。”“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3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2022-10-26更新 | 722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头彭彭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

——爱国诗人黄遵宪

材料二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这一争论(     
A.稳固了传统的宗藩关系B.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意在应对边疆地区危机D.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7 . 在2022年3月27日召开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座谈会上,学者们回顾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台湾的风雨历程,为今日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启示。下面几段材料可归属于这次研讨范围的是
①材料一: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记:至元(年号)间,立巡检司。
②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③材料三:刘永福据守,抗不奉诏,重重布置,百姓咸恃以无恐。
④材料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缔结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秩序的条约和协定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49年,俄国在北京正式建立地磁气象台,观测北京地区气象;1872年,法国在上海创办徐家汇观象台,除观测地面气象外,还为外国航船提供预报天气、风向服务;1885年,英国在台湾建立多个气象台。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中国彻底丧失国家主权B.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中国
C.洋务运动取得较大成效D.中国通讯工具的近代化
9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9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民族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张荫麟等《中国史纲》

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三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重大的打击”及“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中?
(2)面对以上列强的侵略战争,列举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或重大意义)如何?
2022-0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