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从材料所列十个方面的经验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该经验的认识。(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28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以往没有遇到过,在书本和别国经验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靠中国人自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迈开步子,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正确路子来。

时间事件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1922年中共二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中国旧势力盘根错节,反动政治经验丰富,我党理论准备、政治经验、国情了解都不足
1927~1928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盲目组织工农暴动,急于夺取重要城市以求打开大的局面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2-18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一上·江西上饶·期末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青年》一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 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这些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民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向往新社会的创造和对旧社会的改造。总之,五四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中孕育,在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运动中破土,是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互动的产物。同样,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转型,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进一步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摘编自马玲《五四运动的缘起、过程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不承认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在历史变革中的先导性,他就不可能是思想家了。一旦新的思想观念得到传播,相当多的人受到激励而引发社会运动,它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后果。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气勃勃的新青年,他们冲决了封建罗网,摆脱家庭亲长的束缚,到最新的学堂受教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热情奔放地投身到各种他们认为可以改造国家的运动中去。

——摘编自耿云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及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与历史变革运动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加以说明,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3-07-22更新 | 20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部分

会议地点时间主要内容
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1956年北京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三大1987年北京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十四大1992年北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1997年北京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选择一次会议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要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2023-07-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着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特别是狄德罗艰苦奋斗了近20年,克服各种困难,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把全书35卷出齐。百科全书的出版,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它唤醒了人民革命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人们习惯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把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拟。的确,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然而在形式上却相反。这个运动的发生,是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走了一段同西方前辈们相反的路程,这个迟到的思想运动,决定了下面这个历史特点:它一面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一面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扫清障碍。

——摘编自彭明、周天度等《中华民国史第3卷(1916192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启蒙运动“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然而在形式上却相反”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023-05-08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扬梦·乘风破浪】

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年),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跨越亚、非二洲,对占城(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遥罗(泰国)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梦碎·天朝之殇】

1842年,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寻梦·长夜星光】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

【追梦·奔向富强】

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顾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思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一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23-05-06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1919—1949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的四种划分

第一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9—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年)
第二种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
第三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
第四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就上述阶段划分,提出你的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认识”可以是对材料的认识或是提出新的认识,“阐释”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儒家化是指儒家所倡导的礼的精神和有时是礼的具体规范,被直接写入法典,与法律融合于一体的。这一过程始于汉代,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深化。公元653年,《唐律》制定颁布,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最终完成。道德习俗(礼)以实在法(法)的形式,具有了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用另一位学者的话来说,实在法(法)作为自然法(礼)的具体化有道德规范的作用。

——摘编自莫里斯(美)布迪(美)《中华帝国的法律》

材料二   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还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

——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综述汉唐法律儒家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
2023-03-27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2023届高三高考质检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