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1 道试题
1 . 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装饰图案各异,既有埃及的神灵,也有希腊罗马人喜爱的橄榄花冠、玫瑰花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希腊罗马的文明征服了埃及B.武力扩张推动了文明的迅速传播
C.不同文化碰撞、借鉴、交流D.文化侵略泯灭了埃及文化的特色
2023-07-27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的天空、战争和狩猎之神。如图为制作于公元1—3世纪的荷鲁斯塑像。该塑像可用来印证(     

   

A.自然环境影响早期文明B.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
C.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D.古代文明的交流融合
2023-07-26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表明(     
A.古罗马与中国有直接官方交往B.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比较密切
C.汉朝政府拥有天朝上国的观念D.新航路开辟推动罗马与汉朝往来
2023-07-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城不仅是各种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引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关于太阳系的理论、圆周率的精算、运用经线和纬线计算出地球周长的近似值等。这些成就(       
A.反映出希腊化时代的影响B.说明埃及引领世界科技发展
C.标志着埃及近代科学诞生D.体现了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
2023-07-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2023-07-24更新 | 7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直接从拜占庭那里继承了东正教神学传统,包括神学的主题、方法和特色。拜占庭神学是随着作为一种信仰的东正教以及东正教文化一起传入俄罗斯的。

——摘自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俄罗斯东正教神学》

材料二   罗斯受洗前后,商旅活动是拜占庭与罗斯双边文明交往的最初形式,保加利亚则是两国早期文明交往的桥梁,拜占庭文明先在保加利亚中转,在传入罗斯前便已经斯拉夫化,使得罗斯易于接受这种被改造了的拜占庭文明,随着罗斯受洗皈依东正教,修道院逐斩成为两国直接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基地,从修道院引入罗斯的拜占庭文明是以宗教形式和宗教内容为主的东正教文明,而缺乏系统的希腊古典文明。

——摘自毛晨岚、罗爱林《论拜占庭与罗斯早期文明交任的媒介》

材料三   和帝永元九年,甘英使大秦(即罗马),至安息(即波斯)大秦者,传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此为中西交通之始。

——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拜占庭文明和俄罗斯文明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古代中国建立起经济文化联系的途径。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文明的多元化与整体性。
2023-07-24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其墓中出土的玻璃残片,经检测后与流行于公元50至100年的罗马马赛克玻璃成分相同。这可以用于说明(     
A.东汉与罗马的经济交往频繁B.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C.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D.科技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手段
8 . 下列选项中,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早期欧亚非文明示意图
   
A.早期欧亚非文明独立发展B.地理环境影响欧亚非文明发展
C.早期欧亚非文明交流频繁D.欧亚非文明传播交流范围广泛
2023-07-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把世界文化史比作天上的银河,各个民族的文化就如繁星点点,到了中世纪,东西方有些明星消失了,有些仍在闪闪发亮。东方的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化,就似三颗耀眼的明星,它们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东方,甚至也照射到黑暗的西方。长达几百年黑暗的西方,在11世纪后渐渐露出一丝光芒。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由“点”向“线”、“面”发展,相对闭塞的时代结束了。中世纪,东西方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15世纪以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世纪时期历史,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图2与图1在雕塑技法上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二者都采用正面律,即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以正面表现,腰部以下以正侧面表现)。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埃及重视人的自由发展B.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致性
C.古代希腊开始进入文明时期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
2023-07-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