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评析这一现象。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这三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B.都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C.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只在贵胄子弟中选拔
3 . 唐代官员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相应的考课。基本上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评定官员的等第,而大考通过年年的累积而进行奖罚。这表明唐代官员(     
A.文化素质较高B.管理制度严格C.执政廉洁高效D.升迁需要资历
4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3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5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D.杜绝了科场的舞弊现象
6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汉、唐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8 . 唐代科举下,学馆授课、考试均以儒家经典书籍为基础,首先保证学子领悟律法之精神。在策问这一环节中,也有关于律法的内容。学子们登科之后,将断狱之职纳入官员考课范围。唐政府此举旨在(     
A.规范科举考试的程序B.落实律法儒家化原则
C.提升官员的行政效能D.确保士大夫法律素养
9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10 . 唐开元年间,科举中增加了新的考试方法——口试,即“口义”。“口问大义”规定主考官问义应该当众进行,应考人对其作出相应的口述,结束后立即宣布考试成绩。科举中增加“口义”说明(     
A.儒家思想地位弱化B.选拔方式较为灵活
C.考试公平遭到破坏D.评价标准已经完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