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某次战争后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内容: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成立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奥地利收复加里西亚、蒂罗尔等地;普鲁士占有波兰公国的但泽和波森等地;英国占有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及伊奥尼亚群岛,并得到法属圣卢西亚岛等地;继续保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状态;法国保持其1790年的国界,支付战争赔款7亿法郎等。该议定书(     
A.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先例
B.体现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特征
C.确定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原则
D.导致国际冲突,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2 . 如图是法国画家让·诺格雷于1680年创作的《路易十四一家》,符合该君主历史作用的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B.促进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使得法国王权达到顶峰D.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
2024-01-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划分标准(     
A.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有利于消除世界各国间的隔阂
C.开辟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路径D.体现了国际法应用过程中的双重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对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织锦绚丽的色彩、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星织锦护臂由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摘编自《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小记》

材料二: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国际法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作为欧洲区域法诞生,且与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并存。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力和殖民扩展,欧洲的国际法扩展到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随之消亡。20世纪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普适性要素不断增加,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唯一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蜀锦织造的劳作方式、工具与地位。并以民族关系视野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阐述汉朝“西域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路径和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国际法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阐述二战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的重要成果。
2024-01-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之后,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而是由公民组成。这一观念的变化(     
A.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B.源于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确立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2024-0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第三座壁垒则是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 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 史:人类中心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历史研究饱受桎梏,唯有跨学科思维方能消解
B.立足国家、关注区域发展的世界历史研究徒劳无益
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价值澄清,促使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世界史研究理念并非封闭,在打破旧见中实现新发展
7 .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在12世纪以后,随着国王逐步加强手中的权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司法、财政、军事制度,从通过封君进行间接统治转向对臣民的直接统治,欧洲国家初步形成。下列选项中,体现“国王逐步加强手中的权力”的是(     
A.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B.1215年6月15日签署《大宪章》
C.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D.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
8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和约承认新教同盟等战胜一方实际占领土地;重申“教随国定”原则;认可德意志各邦在内政和外交方面自主权等。该和约(     
A.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B.确立主权平等和领土主权原则
C.推动近代外交制度的进一步发展D.形成了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英国学者韦斯特威尔在《一战战史》中阐述道:作为可以解决成员国纷争的国际组织的倡导者,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确勇气可嘉,但经由其倡导而成立的国际联盟却屡逢危机,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这一“阐述”旨在说明国联(     
A.推行“大国一致”原则导致其效能有限
B.因受到美国操纵而未发挥实际作用
C.因缺乏足够的权威而难以履行责任
D.客观上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10 . 维也纳体系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维也纳体系外衣下列强外交的实质逻辑,也是国际社会存在系统性压迫和恒久冲突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正确的(       
①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②创立并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③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④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