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天坛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下列关于天坛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专为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场所B.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C.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的脆弱性D.体现古代农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据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时局混乱,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破坏敦煌壁画遗迹,大量敦煌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党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在不受国民党政府重视、经费支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开始担负起了保护和研究莫高窟的重任。

——据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敦煌,随后将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

——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2024-03-1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1972年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8年              《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
1998年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9年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
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
A.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C.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2024-03-15更新 | 7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材料

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年代为战国早期的礼乐之器,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它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摘编自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侯乙编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文物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选址由康熙皇帝亲自踏勘,向北紧邻蒙古,向南“去京师至近”。建筑布局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组成,集北国山岳、江南烟雨与蒙古草原于一园。平原区东有万树园,西有试马埭,当年多架蒙古包散置其间;宫殿建筑布局端正严谨,是皇帝处理朝政、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外八庙围绕在避暑山庄外,呈放射状布局,如众星捧月,由木兰围场、藏式庙宇、热河文庙等十二座皇家寺庙组成。避暑山庄建筑及景点的命名、牌匾题字、碑刻文字等多引用、化用古代诗句或儒、道、佛家典籍。1931年日军占据山庄,文物和建筑遭到掠夺、烧毁等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避暑山庄的保护,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避暑山庄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避暑山庄的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被动修缮逐步进入到主动预防性保护的新阶段。避暑山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起着维系当地居民情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清源《承德避暑山庄的保护利用研究》

(1)据材料,分析避暑山庄园林建筑所体现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保护”为题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04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

——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核心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
2024-02-2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2024-02-12更新 | 343次组卷 | 21卷引用: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42文化的传承与保护A卷-选必3-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滦河铁桥,位于河北省滦州市滦河街道老站村东北的滦河主河道上。光绪十八年(1892年),滦河铁桥始建,工程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派记名提督周兰亭,直隶候补道台李树堂主办。继日本工程师和法国工程师先后失败以后,英国人喀克斯承包并聘请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修建,历时两年半顺利完工。1948年12月7日,国民党军队自东北溃向关内时,为阻截人民解放军追击,曾炸毁了该桥北侧的新铁路桥,该桥经抢修后又复缓行火车。2013年3月5日,滦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滦河铁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据此可推知(     

①滦河铁桥见证了唐山地区近代历史的变迁。
②滦河铁桥是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③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
④保护文物古迹是尊重民族历史的体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09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瓷器,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德化白瓷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名于当下,以白见长,最负盛名。德化白瓷器造型美观,温润如脂,洁白如玉,外销到欧洲,深受欢迎,被统称为“中国白”,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饮誉世界。

2023年8月26日起,“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物活化利用的角度阐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记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物起源是一个世界性、多学科的话题,但目前多见于历史文化圈。植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界的作物起源研究已非常透彻。判断植物起源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确凿古文献记载;第二、有该栽培植物的野生种被发现;第三、有考古发掘证明。史学工作者多从文献角度出发是很片面的,很多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情况,很多文本在流传过程中都存在后人串入现象,所以需要先审慎对待辨析文献史料。更为可靠的是考古学家们的工作,以玉米为例,洛根·基斯特勒等人研究表明:大约从9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上个世纪,有人持玉米起源中国的观点,本世纪该观点不攻自破,这些谬论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者没有作充分的学术回顾,不了解当前学界研究最新、权威论述,还是把一些早已过时的文章作为自我立论的凭依。

——摘编自《世界物种交流》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部分史学工作者在物种起源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并结合中国原始农耕说明其问题存在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