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1 . 贞观十一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这一调整(     
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
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
2023-11-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文帝时开创了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可以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对所部郡县实行管理。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刺史制的特点,指出其与秦朝监郡御史的相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3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反映了地方势力的增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023-11-05更新 | 294次组卷 | 100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紧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县下所设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的历史意义。
2023-11-0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6 .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B.杜绝了吏治腐败
C.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D.避免了裙带
2023-10-26更新 | 120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 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 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 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 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2023-10-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犬牙交错”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划界的一大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将山川之险融入区域内,形成政区之间互相牵制的地理之势。隋代设置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
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
9 . 唐朝节度使在京之日,须参与朝廷举行的各种朝会。《通典—宾礼二》记载了唐德宗时规定的文武百官朝谒班序:“节度使、观察使、都团练、都防御使,并大都督大都护持节兼者,即入班,在正官之次。”这反映唐朝(     
A.统治策略礼法结合B.中央利用礼仪显示权威
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地方藩镇权力日趋膨胀
10 . 如图是我国某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是(     
   
A.战国B.秦朝C.西汉D.隋朝
2023-10-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