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材料三   明前期由于皇帝都比较勤勉政事,内阁还只是作为一个“垂询”机构,同时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成祖时期规定阁臣不得设立官署,不得专制诸司。阁臣的品位很低甚至不如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说节制六部的尚书了。但是到了明仁宗朝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内阁的职权和地位得到快速发展,其位高权重丝毫不亚于隋唐时期的宰相,《明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太)保、(太)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摘编自徐德亮《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代阁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必修)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皇帝对秘密政治的深刻认识和迫切需要从康熙朝到乾隆朝,以奏折、廷寄为核心的秘密政治有了很大发展,其间的关键,正是雍正朝军机处的成立”。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集权体制B.是康乾盛世形成的基础
C.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D.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 . 唐朝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正副宰相称号虽各不相同,然其在政事堂议政的发言权和职责是相同的。这一制度的实施(     
A.减少了行政摩擦B.迎合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扩大了选才范围D.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
4 . 据图1和图2思考,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D.规范地方的行政制度
2023-10-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段测(一)历史试题
5 . 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重在体现(     
A.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D.国家监察体系的强化
6 . 清代规定,凡镇臣(流官)所驻地方,境内土司,俱应属其统辖:土府权轻,惟专巡捕,征粮而已:土官嫡长孙……如文职本土官系知府,则所分者给通判衔;系通判,则所分者给县丞衔。据此可知,清朝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西域的管辖D.彻底消除割据根源
2023-10-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2023-10-06更新 | 750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10-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观察下列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C.内阁拥有“批红”的特殊权力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10 . 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四个平行的机构从不同方面监控和节制地方。这些机构设置在(     
A.路B.州C.县D.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