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夏商周到明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没有沿着固定不变的模式演进,而是经历了“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从而依次形成了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具体如表所示: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正)一春秋战国(反)一秦(合)
第二阶段秦、汉(正)一魏晋南北朝(反)一隋(合)
第三阶段隋、唐前期(正)一唐后期、五代(反)一宋、元、明、清(合)

以上三个阶段,表面上似乎是由集权统一到分权分裂再到集权统一的循环或简单重复,实际上,这三个阶段梯次相连,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经过一个“正一反一合”阶段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明显前进和提高了。

——摘编自李治安《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


材料提供了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蕴含了中央集权发展的诸多观点。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致仕,亦称休致、致政、致事,即交还官职、退休之意。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它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获得发展,经两晋南北朝与隋,至唐代达到了逐渐完善的地步。唐代对于官员致仕的条件,除了依据“七十致仕”的传统外,还加入了官员身体状况因素,将年龄和健康二者有机结合,体现出了变通的精神,亦充分考虑到年老官员的实际情形,这与前朝相比更为人性化,因此才有了“诸文武选人……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以及“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的规定。在致仕的执行方面,唐代亦有不少不及七十主动请退,及年高体健依然在任的例子,甚至还有官员致仕后又予以起复的事例。

——摘自汪翔《唐代官员致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致仕制度。
2021-05-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秦汉两朝28位皇帝中以嫡长太子身份继位的只有四人,东汉12帝中无一人是真正的嫡长子继承。这表明,秦汉时期
A.相权过大破坏嫡长子继承制B.皇位继承制度屡遭破坏
C.皇位世袭制度激化皇室矛盾D.太子继承大统制度消亡
4 . 元朝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路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材料反映了元朝
A.出现内重外轻局面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路府州县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5 .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哪个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载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材料三



(4)现代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加强边疆管理的两个例子。
6 . 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A.内阁B.议政王大臣会议C.南书房D.军机处
7 . 唐律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法律严酷B.孝道至上C.礼法结合D.法律完善
8 . 乾隆十四年,军机大臣汪由敦将谕旨的内容事先告知官员张廷玉,从而被乾隆帝革职。汪由敦被革职前所在的机构是
A.中书省B.尚书省C.枢密院D.军机处
10 . 《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条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马端临也曾说过∶"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
A.政事堂是三省共同办公之所B.政事堂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三省决策总是存在分歧矛盾D.三省议政导致皇帝权力旁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