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1373年,朱元璋命令宋濂和陶凯编纂了一部关于历代亲王的历史教训的教材-《宗潘昭鉴录》.宋濂在书中解释:“天子如首,诸王如手足,故可称为同气一体。”可见,这一举措(  )
A.监督了各级官员的行为B.防止了地方威胁中央
C.是为了加强专制集权D.约束了皇族子弟的言行
2021-01-1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的政治得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政治。讲政治甚不易。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第二,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第三,制度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

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任何一制度的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第五,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第六,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个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2020-12-01更新 | 1397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待遇,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为文官荣誉头衔。所谓差遣也称执事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是临时性的。宋朝此举意在
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C.提高官僚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6 . 下图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
A.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B.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D.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加强皇权D.削弱王国势力
2020-1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8 .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
9 .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10 . 隋朝在创新选官制度方面做出的贡献有
A.正式确立三省六部B.开始分科考试
C.任用高官主持考试D.首创殿试武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