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唐朝建立后,政府逐渐重视正史的编修。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设立秘书内省专职整理修订(唐前)五代史,称其“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后又将史馆独立出来,转置到门下省由宰相监修并形成制度。唐朝史馆制度的发展(     
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B.彰显了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2023-08-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分封同姓诸侯王B.实行察举制度C.设刺史监察辖区D.皇权至高无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高门士族占比

宗室、外戚占比

寒人占比

西晋

48%

19.1%

32.9%

东晋

78.4%

7.4%

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
2023-07-17更新 | 4596次组卷 | 46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朝统一后,“以文书御天下”,形成了严密的文书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全国各地。这一做法(       
A.确保了中枢机构高效有序运行B.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C.提高了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D.促进了思想的高度统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代主要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治理体制

王朝治理体制
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
西汉逐渐统一为郡县制(边疆地区:设郡,郡以下设置道和属国,分封其首领,因俗而治。)
东汉郡县制(边疆地区的治理与西汉大致相同)
西晋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
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废诸州总管府,集地方兵权于中央,郡县微弱,无力对付地方叛乱。)
郡县制(边疆地区设羁縻府、州、县,册封其首领,令其自行管理)
北宋中央垂直管理与郡县制相结合(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峒,授予官爵,令其自行管理)
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边疆地区设置土司,任用土官,允许世袭)
逐渐形成统一的郡县制(边疆地区沿袭元代“土司制”)
郡县制(边疆地区:清初,沿袭明代土司制;雍正年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摘编自曹正汉《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制的认识。
6 .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07-15更新 | 554次组卷 | 47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2023-07-10更新 | 3380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中央行政体制;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
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
9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07-02更新 | 1019次组卷 | 158卷引用: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唐统一全国后,承隋之制,地方政区最初仍为州(郡)县二级制。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较多的州级政区必然要多设官吏,不仅增加唐王朝经济负担,而且不易管理。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域,对州县长官进行监察。每道置采访使,下到各州县依照“六条”进行监察,采访使不设固定治所,监察有一定期限。唐初还规定,采访使监察时“若能抗笔直辞,不惮权豪,仁恕为怀,黜陟咸当,别加奖擢,优以名器”。此外,太宗还大规模压缩了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基数并将地方最高长官州刺史名字记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才否优劣之状“辄疏之下方”,作为升降废置的参考。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整治改革,切中时弊,措施得当,基本理顺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许正文《论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区整治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原因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