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御史大夫的权力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2022-11-12更新 | 140次组卷 | 6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札记

材料二: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
3 .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刺史B.丞相C.参知政事D.三司使
2022-10-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群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元朝则在东北设置辽阳行省,与中原相比并没有特殊政策。这种变化体现了元朝时期(     
A.黑龙江流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B.最高统治者逐渐放弁“四等人制”
C.在全国范围内统--实行行省制度D.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2022-10-17更新 | 253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5 . 明神宗因皇后无子,欲立其宠爱的郑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朝臣纷纷上书反对,坚持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于是,神宗与朝臣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15余年的斗争。迫于众议,神宗最终立朱常洛为太子。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政权分崩离析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民主意识悄然萌芽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除了“郡”级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期,又改为郡、县两级制。李渊建唐后,为赢得民心,恢复了隋文帝时期实行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派遣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但是这些使者仅为临时任命的,巡察结束回京后职务即刻就被解除。“道”仅是唐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虚拟机构,没有固定治所,因此不是固定机构。安史之乱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自此,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制度由此形成。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认识。
7 . 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设三公九卿制。西汉时,尚书令是少府的属官;东汉光武帝时,尚书令成为尚书台长官,尚书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这说明东汉(     
A.行政中枢权力的转移加强了皇权B.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C.皇帝的权力受到尚书台监督节制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8 . 如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由此可知,在这一历史演变中(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
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C.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9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2-05-13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时期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元朝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A.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C.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局面彻底消除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