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疽,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表明贾谊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郡国并行制
C.削弱王国力量D.实行推恩令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后期为克服地方都、布、按三司分权过甚,无法应付处理地方突发或重大事件的缺陷,中央陆续向各地派遣巡抚、总督,将一地之行政、监察、军务诸政集中于督抚身上,使其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官员,其辖区也就成为两京十三布政司以外的一套新型的准政区。总督、巡抚之职从临时性质变成固定制度,经历了一长段时间,相应地其辖区也由置废反复、伸缩不定逐渐变成相对稳定。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与俄国竞争日趋激烈,介于其间的东北地区日受其困。1907年,清政府决定在东北改行省制,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兼常三省将军事务,为总揽三省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最高长官,并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予以辅助。辛亥鼎革,宣统退位后,赵尔巽等表示,中国如果采行共和政体,应暂予东三省实行特别办法。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通过收买、武力震慑等手段,将东三省总督、吉林及黑龙江巡抚分别改称东三省都督、吉林都督和黑龙江都督。

——摘编自陈明《民国元年东三省都督平权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后期督抚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东北地方机构设置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秦汉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023-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48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灭六国后,改革行政体制,将原称作“邦”的王畿改称为“都”,原来的王畿长官邦尉、邦司马等则改称为郡尉、郡司马。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官员受到了约束B.郡县制得到有效推行
C.秦对六国制度的沿袭D.分封制在全国被废除
2023-08-30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023-08-25更新 | 92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7 .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杜绝了政治腐败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8 .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9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的发展使地方日益成为强大的权力实体,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基于战争的日益频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君王通过任命、罢免以及监督检查等手段来控制官僚,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建立郡县制度,代替原有的分封制,限制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法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郡县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
2023-07-2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