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隋文帝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以及实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2022-10-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朝逐渐成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②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有哪些政治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及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
4 . 汉朝君主的诏令往往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之”“檄到,亟下县道,威喻陛下意,毋忽!”等词句。汉朝君主意任(     
A.推进国家政令统一B.建立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C.调整地方行政制度D.以“圣谕”教化基层百姓
5 . 秦汉至明清的地方监察官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在地方行政官府内置监察官,二是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A.御史大夫B.通判C.郡监御史D.刺史
6 . 指出,从唐代中后期到宋朝,宰相逐渐被纳入到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更多地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这一看法揭示出,唐宋时期中枢权力的演化趋势是( )
A.中央行政分工明确B.中枢体系运转有序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地位逐步抬升
7 . 元朝实行土官制度。云南临安路辖区内所属各州、县、千户均由土官任职管理,其中在少数民族众多而又情况复杂的红河地区,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行政组织机构,比较稳固地把红河地区统一在云南行省的管辖之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确立B.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云南地区首次纳入朝廷管辖D.政府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间的关系
2022-09-04更新 | 1611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客观上反映了(     
A.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B.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C.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D.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9 .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竞事功》

材料二   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改革,这种改革发展趋向从政府的组织上看,在保持门面前后一致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有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机构。可是这些机构只获得局部成功,最终却没能改变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务实态度在政府组织方面做了哪些创新。
2022-08-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