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对于西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我们主要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这种政治完全是分化政治,中央不过问,但是二者的关系仍很密切。秦王嬴政完成大一统的事业后,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固对这个空前的大帝国。元朝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关牙交错为主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西周和秦以后政治制度最突出的不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并简析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
2021-1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宰相、丞相或相国之成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秦国都有此官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事。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结果就是以尚书台为代表的中朝官的崛起,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从秦汉到隋唐中央机构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人们曾这样描述德意志帝国,说它是“由一头狮子、六只狐狸和二十只老鼠”组成。“狮子”是普鲁士,它通过皇帝和宰相行使权力,帝国实行的不是由大臣对普选产生的立法机构负责的内阁制,而是相反,大臣对宰相负责,而宰相仅仅对皇帝负责。威廉并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首脑,这位皇帝在陆海军、对外关系以及帝国法律的一般发布和实施方面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如果帝国的海岸或领土遭到攻击,他有权宣战……然而,议会并不是橡皮图章。帝国国库的款项安排须交由下院即帝国国会投票表决;国会由成年男子投票普选产生,其成员主要是中产阶级。不过帝国国会的实际权力非常小。

——[美]菲剥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受到苏联的影响很深,所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就是建立苏维埃,并在江西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但是,苏维埃是一个外来词,很不容易被中国人理解,当时就有人误认为苏维埃是一个姓苏、名维埃的人的名字。并且,苏维埃实际上是工农民主专政,是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而这与新民主主义论是矛盾的。这样,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提出了在今后组织“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构想。“人民”指那些革命的阶级或拥护革命的阶级。在当时就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罗平汉等《党史细节》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毛泽东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想的背景,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构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020-11-2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7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

材料三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共识。
(2)据材料三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
2021-12-16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分别指出图1和图2所示的地方制度的名称、特点,它们对历史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从图1到图2的变化,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趋势?
2023-12-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下图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将四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国家(朝代)



政治文明成果




(2)图一所示的诸侯有几类?所示政治制度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二中的制度有何特点?
(4)阅读图三和图四、分析两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
(5)某探究小组欲对中国古代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024-03-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虽为惩办拳匪最得力之人,但此时也与刘坤一、张之洞态度一致。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这样,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追究。可见,中央权威已经下降到极点,地方权力不断扩大。使得晚清政将摇摇摇摇欲坠。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7 . 制度变革与创新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后来又将该制度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内诸侯王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金字塔型的等级联系;同时,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①199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代右丞相印封泥
②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百官志一》


③明朝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描绘了明成祖时杨士奇等多位内阁大臣议事的场景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初年推行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治理上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深远影响。
2023-1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一旦商王国彻底落,方国联盟随之分崩离析,商王也就无力对外行使王权。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首领,又是同姓宗族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君主。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然而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却有很大不同。周王权力远大于商王,控制天下的能力远在商王之上。在王室内部,周王的身份也是多重的,且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史)》

材料二秦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以三公九卿为辅药,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庞大的官僚体制为手段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套制度,将三代以来之历史走向最终确定下来,并为历代所仿效。中间虽经离乱分合,但建立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究未变。…“从秦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历代相资借鉴,不断调整专制机制逐渐来完善自身,以期消除隐患,以免重蹈前车之覆,以图江山永固,国祚久享。

——摘编自吕喜林《试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造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文武分别设官分职及其演变过程,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学说的成热,设置庞大的、等级森严的、层层严格控制官僚队伍和机构,制定繁多的规章条例和程序,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甚本表现。直到明清(鸦片战争前),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作出了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周两代政治体制的相似之处,并指出“西周方国”不同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以后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统治者对政治制度作出的“权衡取舍”。
2021-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洪武年间官方修纂图书情况(部分)

时间图书
洪武元年《军礼》一卷
洪武二年《礼书》、《大统历》(历法)《四书》、《六经》
洪武三年《大明集礼》五十卷
洪武四年《御史台宪纲》一卷
洪武六年《释奠先师孔子乐章》一卷、《大明律》三十卷
洪武十三年《臣戒录》十卷、《相鉴》、《昭示奸党》(胡惟庸案涉案人员证词)
洪武十六年《乡礼酒引图式》一卷
洪武十八年《大统历》、《大诰》(重刑法令)
洪武十九年《大诰续编》一卷
洪武二十一年《武臣敕谕》一卷、《武士训诫录》一卷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官制》十六卷
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十卷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律诰》、《教民榜》一卷

——摘编自郭姿吟《明代书籍出版研究》


如表对了解明初国家治理的特点有何帮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