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的边疆地区的实定,唐王朝确立起军镇屯戍制度,但另一方面,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教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将公主嫁与吐着、契丹、回纪、突厥等边疆民族的首领,加强了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唐王朝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还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对于边疆民族的求学要求,唐王朝也都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边疆民族,这是以前各代所未曾采取的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明代后期颜恩齐、郑芝龙即在台湾建立了汉人政权,后又落入荷兰侵略势力手中,又再次由郑成功收复,成为地方割据政权。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王朝平定台湾,迫使郑氏归顺并献出台湾岛,从此台湾开始纳入王朝政治有效管理疆域之内,成为统一大业实现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标志。而以国家大一统地缘政治格局为依托,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海疆与其他内陆边疆的连环性关系也日趋明显,遂有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朝野纷争,争论的结果是将海防塞防兼顾定为基本国策,反映海疆秩序的建构也开始成为十分重大的“国是”问题。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加强边疆治理的措施,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边疆局势发生的新变化,谈谈当下应如何加强边疆的治理。
22-23高二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其所确定的地方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2-09-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除了“郡”级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期,又改为郡、县两级制。李渊建唐后,为赢得民心,恢复了隋文帝时期实行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派遣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但是这些使者仅为临时任命的,巡察结束回京后职务即刻就被解除。“道”仅是唐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虚拟机构,没有固定治所,因此不是固定机构。安史之乱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自此,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制度由此形成。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 控制以及文官制度、基层治理等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 时代,那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等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某一朝代为例,谈谈对中国古代政治“现代化”的理解。(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叙述完整)
5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嘹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首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
前期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2022-08-11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王位世袭制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初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常“推恩令”:刺史制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

——摘编自朱绍侯、 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上表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12-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统领百官
汉朝初年汉承秦制,中央继续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东汉尚书台成为中央最高决策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
宋朝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参知政事掌行政,分割宰相权力。
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直接统领六部
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秘书班子,雍正帝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

上表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在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制度,开始将朝政分配给六部管理,也称“权分六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明代朝廷六部排行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代“权分六部”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9-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两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王制是典型的“家天下”,而帝制在“家天下”中注入了一些“公天下”的成分。相对来说,后者更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摘编自商爱玲、张鸿《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制”国家结构的基本特点,并谈谈帝制中“公天下”因素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体现。

材料二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暑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代行省权力”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到隋唐,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体制经历了从建立、巩固到瓦解、重建的第一个循环。后世每以汉唐并称,实则两朝的历史进程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内在的连续,更有显著的差异。其断续异同之间,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及规律。

治史者每以汉唐并称,乃因汉唐同被奉为古代盛世的典范。无论从国力的强盛,制度的构建,版图的奠定,还是从经济文化成就及其相应的国际地位,汉唐都无愧于盛世之称。汉族、汉语,作为指代华夏民族及其语言文字的称谓;唐人、唐装,作为中国人一种自豪的称呼,自汉唐以来行用至今,表明汉唐文化具有超越一朝一代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汉唐中隔四百年,其历史演进过程却极为相似。透过状若循环的相似性,两朝历史内在的连续性,时代特质的差异性,亦在可见。从其异同断续、循环往复之间,我们可以窥得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牟发松《汉唐异同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唐王朝“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
2022-06-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