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
2 . 政治制度建设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伸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党分赃”制度。执政党大肆使用本党人士担任公职,这不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整个阶级的统治,而非一派统治”的原则。由于每次随选举而共进退,致使官吏大换班,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由于党派不同而不能服务于社会。一些官员认为作为战利品的权力到手,不用更待何时,例如纽约一名由格兰特总统任命的官员竟然滥用公款5000万到1亿美元。

文官制度的建立,将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文官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利,摒弃了对权势的依附关系,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工作。文官制度的建立也体现了“机会均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政治原则的发展,各国公务员法均规定:不得以性别、种族、信仰、阶级为理由而拒绝公民担任公职。

——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析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分赃”制度存在的弊端。结合文官制度的内容,说明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
3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怀柔、笼络的意思)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二   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实行过哪些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2-12-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4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一个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四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指出,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的三权分立制街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三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的?
(3)根据材料四,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4)启蒙思想在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得以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2-12-0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

材料一       部分朝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对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2023-01-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隋文帝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以及实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2022-10-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8 . 顾炎武说:“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元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时固定为15道,每道有固定的治所和监察官员,却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安史之乱后,职在监察的诸道观察使多与节度使合二为一,成为阻隔中央与诸州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削弱了中央与州的联系。宋朝建立后,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每路设四个机构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注:平等),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依据材料并结合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谈谈对顾炎武所提观点的理解。
2023-02-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材料二   1898611日到920日的103天中,教育、行政管理、工业和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约4050项变法法令很快陆续颁发。虽然光绪帝和康有为全力推行改革计划,但却受到大多数中央和省级高级官员的抵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和藐视皇帝的命令,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楚,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并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慈禧的手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次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根据材料概括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共和之路

时间主要史实
1912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
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
1913“宋教仁案”(3月)“二次革命”(79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10月)
1915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取消,军阀陷入混战
1928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1948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推行“宪政”

——整理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资产阶级共和之路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实践成果,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寻求中华民族的解放、追求民主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这一制度确立于建立新中国、发展于建设新中国、完善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历经几十年风雨历程,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岳忠强《政治建设与政治工作基本问题再思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制度,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结合史实简要论证“这一制度确立于建立新中国、发展于建设新中国、完善于改革开放”。

材料五   1986年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弊端。谈谈对评判政治制度优劣的认识。
2022-11-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图示,根据材料并结合从秦朝到元朝的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