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奴牌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其身份介于奴牌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服侍自己的主人。这一规定,从长远看利于(     
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B.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
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 . 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赋税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租调制D.郡国并行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二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数量备注
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
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同上
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意义。
(2)计算材料二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依据材料二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差额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西汉农民为什么采用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2023-10-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1928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决定,自1929年2月1日起,公布实施《国定进口税则》和国定税率,同时由外交部照会各国。《国定进口税则》平均税率为8.5%,比起协定税率提高许多。这一税则的颁布(     
A.表明中国已完全实现关税的自主化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说明国民政府已主导了海关管理权D.使中国摆脱了西方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减轻了农民赋税承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絕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唐六典》

材料二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这种赋税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
2023-09-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询问长安郊外农民:“仍岁颇稔,何不乐乎?”答曰:“盖由陛下诏令不信于人所以然也。前诏云:‘于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两税而诛求者殆过之。”这说明唐朝(       
A.存在两税之外的附加税B.中央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两税法在基层名存实亡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权威
8 .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9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081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两税法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省去了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降低了赋税征收成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