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 道试题
2 . 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     
A.助推了手工行业私营超过官营B.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D.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2023-09-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临沂·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行政级别

财政来源

中央

州上供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

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送使外的留州份额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2023-09-04更新 | 474次组卷 | 9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4 . 下表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国赋税征银的情况。据此可知,清朝前期(     

类别

数量(两)

占赋税总数比例(%)

全年额征银

3924万

100

地丁银

2938万

74.87

盐课银

384万

9.79

关税银

459万

11.71

A.人口数量大幅增加B.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C.土地开垦成效显著D.传统经济结构稳固
5 . 北魏实行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演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C.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2023-08-28更新 | 13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汉代赋税政策的相关史料,据表可知,汉代赋税政策(       
史料出处
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荀悦《前汉纪》
贾人与奴婢倍算班固《汉书·惠帝纪·应劭注》
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班固《汉书·成帝纪》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班固《汉书·惠帝纪》
A.社会功能多样B.注重照顾弱势群体C.等级色彩明显D.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023-08-17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之赋税制度(汉-唐)·随堂练习B卷
7 . 下表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率情况。据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       
酒、卷烟丝绸、人造丝织物火柴、陶瓷器毛织品、砂糖等机械、动力机、车辆等
50%45%40%35%5%至7.5%
A.旨在抵制西方商品倾销B.扭转了中国的外贸逆差局面
C.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发展D.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8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0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汉赋税缴纳的政策中有一项是这样规定的:“人顷刍(饲草)藁(禾秆),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顷入二石,藁皆二石。……收入刍藁,县各度一岁用刍藁,足其县用,其余令顷人五十五钱以当刍藁。”这表明西汉(     
A.赋税缴纳具有灵活性B.政府尊重农时C.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D.农业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     
A.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导致官吏贪赃枉法日趋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