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由于《荷马史诗》中有许多神话式的内容,所以有些人认为这仅仅是神话,不足为信。然而,德国人施里曼却坚信《荷马史诗》所述的特洛伊战争以及特洛伊城是真实存在的,他发誓“一定要找到这高大的城墙和石塔,它们不会是无影无踪的”。1871年,在土耳其政府的允许下,施里曼沿着《荷马史诗》的路线对希沙立克沙丘开始了挖掘工作……一座古代“特洛伊城”的遗址就被发现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代发展必将使历史真相一一还原
B.古代文学作品书写以历史事实为根据
C.考古是接近历史事实的重要途径
D.“以文证史”均应以考古成果来佐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他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长期被放逐。从官场到民间的社会现实,为刘禹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升华到新的境界。刘禹锡学习民歌,创作了《竹枝词》,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句广为流传,历代都有仿作、拟作。刘禹锡所习用的因意遣词、寄有于无、即小见大等技法,屡为后人所借鉴。如《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便因用笔深曲、托兴玄妙而被后代诗词作者反复揣摩。刘禹锡的诗有如其人品,在诗中树立了一个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的人格典范。宋代诗词作者在坎坷失意而又不甘屈服时,往往自托为“刘郎”,借以自勉。刘禹锡的诗歌常常豪情与忧思并存,他以卓异的诗歌成就崛起于中唐诗坛,被后世称为“诗豪”。

——摘编自肖瑞峰《论刘禹锡诗的时代烙印》等


(1)概括刘禹锡诗歌的特点。
(2)分析刘禹锡诗歌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2022-03-16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经济上大力扶植德国。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此后,美德关系发生变化。纳粹政府采取了限制进口、补贴出口、拒付外债的种种措施,导致美德贸易额不断下降。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在美国社会中也引起强烈抗议。但从19331936年,罗斯福政府对纳粹政府的做法并未做出积极反应。不仅如此,美国国会还在19351937年间通过了三个中立法,规定政府不得从政治和军事上干预国际争端,尤其是欧洲事务。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后,德国的战略地位和军事、经济实力大大加强。19391月,罗斯福指出,如果让希特勒达到了统治欧洲的目的,美国的和平与安全就将受到危害。3月,德国悍然进兵布拉格,撕毁了慕尼黑协定。此后,美国与英法结盟,并于19411211日对德国宣战。

——摘编自陈兼《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等


(1)简析美国政府在1933至1936年间对纳粹政府的做法未做出积极反应的原因。
(2)概括美国政府在1933至1941年间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其制定政策的着眼点。
2022-03-16更新 | 34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3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了美国。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希望同美国达成以互利为基础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尼克松同毛泽东主席进行的“世纪性首脑会晤”后,苏联意识到它经不起在两条战线上遭到攻击,一直想驱散“一个噩梦——美国和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轴心的可能性”。同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因此希望此次访问能够产生有利于尼克松的影响。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会晤结果,双方签署了“厚厚一套文件”:《苏美联合公报》《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等。美苏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宣扬取得的所谓“成果”。然而,世界舆论却颇感担心。有报刊指出,这些协定“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这种斗争是由于对立的思想、信仰,对立的历史结构所决定的。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列日涅夫访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访美的意义及局限。
2022-03-16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军”虽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次战役中遭遇挫败,但统帅仰仗着美军武装到牙齿的火力和海空优势,依然狂妄地认为可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为此部署了东西两路大军,意图分进合围,占领朝鲜全境。其中,负责东路的正是拥有王牌部队陆战1师的美第10军。另一方面,志愿军则针锋相对地制定了“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第二次战役总方针。在志司的部署下,志愿军第9兵团紧急入朝,对阵美第10军。正是在这种态势下,19501127日到1224日,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后勤补给困难的第9兵团在极寒天气中,奋不顾身地与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殊死较量。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第9兵团奋勇杀敌,击溃、消灭包括陆战1师在内的多支美军精锐部队,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团级战斗单位的纪录,扭转了战场态势。他们在长津湖打出了军威国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了共和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摘编自李思达《长津湖战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前的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前,法国在核物理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成果主要用于非军事目的。1945年,法国成立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1954年,在印度支那半岛的军事失败刺激了法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法国政府正式批准研制核武器。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态度,使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不可能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牺牲,因此不能相信美国的核保护承诺。1960年2月,法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为了确保核试验成功,法国人使用了过量的钚,因此法国的首次核试验在核国家首次核试验中当量最大,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核试验场至今仍存在严重核污染问题。1966-1975年,法国在太平洋核试验场进行了46次大气层核试验。

——摘编自王仲春《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等


(1)分析法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
(2)简述法国研制核武器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始人。他早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投身教育和编辑出版业。1912年1月1日,他创办中华书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需要,以“提振国家”“兴我中华”。他说:“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伟大·····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先是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后改用白话文。本着“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中华书局除出版教科书外,还出版杂志、编纂辞典、整理古籍等,比如创办《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等杂志,整理出版《四部备要》,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编纂《大中华辞典》《辞海》等,深受学人和民众欢迎。

——摘编自谢俊美《陆费逵与中华书局三题》


(1)概述陆费逵的出版思想。
(2)简析陆费逵在出版行业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022-02-26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圣宗统和六年(988年),仿汉制下诏开始进行科举考试。放榜时,录取进士一人及第。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圣宗前,“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圣宗更定法令,逐步缩小契丹和汉人量刑上的差别,并加进汉法中“十恶八议”等内容。为备水旱等灾,下令诸道设置义仓,丰年纳粟储积,以备荒年赈济贫乏。统和八年(990年)检括民田(丈量土地),十二年定均税法,因定税过高,十三年又下诏减轻括田租赋。还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辽史》载“然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僭。”史称耶律隆绪为“辽朝盛主”。

——摘编自李桂芝《辽金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辽圣宗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辽圣宗改革。
10 . 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2022-02-22更新 | 1023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