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2022-05-09更新 | 1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界群众从1951年6月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
A.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B.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始终认定“吾国必须统一”,并确信“中国终究能统一”。孙中山指出,中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最近六年护法之举其目的实为统一”,中国现在要的是“民主统一,共和统一”。他强调“合满、汉、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首要目标,而各省“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的军政统一,也为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孙中山认为统一国家的方法应依时局变化之情势来择定,曾一再表明要以北伐来武力统一全国。孙中山深知“统一与否实关中国存亡”,因此他始终“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毕生为实现祖国之独立、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编自周兴樑《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贡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至北宋前期,官府轮差乡户承担州县与乡村的基层政务,被称为“职役”。至宋前期,职役已成为困扰地方社会与宋朝基层统治的严重问题。雇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正式推行至全国,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向乡间主户征收“役钱”雇佣自愿代役之人,代替乡户承当职役义务,同时还以役钱支付吏禄。宋神宗、王安石等坚持将役钱作为地方财用的基本定位,州县对役钱的起征点与计征依据的权限尤其突出,中央通过仲裁、赏罚与推广地方经验等方式,来维持对地方行为的适度调控与引导。地方官府在确定役钱“立额”时,除了雇值等必要支出之外,差役期乡差役人的隐性支出转变为财政显性支出,所增加的地方州县费用,以及役钱计征本身所造成的行政开支,也都被纳入其中。元丰元年(1078),朝廷还专门下诏规定不可移用役钱。元祐元年(1086),朝廷以恢复差役法为名,剥夺了全国州县地方对于役钱与坊场钱的处置权。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兼评雇役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雇役法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宋雇役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任命四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着手起草《民法典》。经过法学家夜以继日的劳作,四个月内完成《民法典》草案。拿破仑熟悉古罗马法典,他洞悉人性,思维缜密,时常就草案提出精辟独到的意见。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以高度责任感和务实态度主持了35次会议,对法典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法典草案经过参政院的仔细审查,又提交各法院以广泛征求意见。18033月,立法院通过法典。1804321日,经议会表决通过及拿破仑签署,这部法国《民法典》正式付诸实施。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过许多国家,把他的法典带给那些国家,使当地人民摆脱封建桎梏,对那些国家后来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不仅崇尚并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且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良《拿破仑的荣耀——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民法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9 . 朝鲜战争

材料一   作为第三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长期在南方地区作战,没有高寒地区作战的思想准备和作战经验。而当年朝鲜半岛正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但由于局势严重、战况紧急,部队来不及休整和换装寒区棉衣,在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第9兵团广大官兵义无反顾,在近乎“裸战”的情况下投身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官兵在这种超过极限的生存环境中大量冻死冻伤,有的连队甚至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但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中国军人所表现出的执着坚忍、视死如归,让傲气十足的美军王牌部队官兵刻骨铭心、不寒而栗,被这支“由中国农民组成的志愿军”深深震撼。

——201904月《解放军报》

材料二   美军是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大中小口径火炮齐全: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兵种建制齐全;三军立体作战建制整齐;食物全部是铁制罐头食品;居住条件均为野战帐篷,每人配发一个鸭绒睡袋。

——根据宋时轮(时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秘书的口述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长津湖战役中国军队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众多专家指出,它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021-12-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城市空间与政治经济生活

雅典的公共建筑,如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建筑都是城邦兴起的直接结果。城邦公共建筑格局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城邦的市政广场是城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中心,这里是最大的集市,又是市政建筑集中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交流有关城邦事务的信息,参与市政议事会和公民大会。露天剧场已经成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公民群体对城邦事务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进一步明晰城邦政治的理想。竞争精神是希腊人最重要的精神,体育场馆也是城邦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

——摘编自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