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偶像
五六十年代崇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英雄人物如: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保尔·柯察金等。
七十年代崇尚科学报国和港台文艺明星如: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爱;七十年代末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曲和以琼瑶为代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八九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对“偶像”的理解逐渐宽泛,越出了一呼百应、全民崇拜的传统学习型偶像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
这个年代的偶像崇拜代表有: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文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企业家比尔·盖茨等。
二十一世纪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物,IT财富传奇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偶像不再是“随大流”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互联网的高效快捷促使“秀”时代的明星采用各种手段对自己进行炒作,草根精英和网络红人“走红”时间大为缩短,数量剧增,这种氛围加剧青年追求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据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的特点,并任选一时期对其做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偶像崇拜的认识?
2 . 20世纪初期的德国宣称,“我们是所有民族中的精华……最有资格统治其他民族”“要在旧欧洲狭窄的边界之外完成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俄国也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斯拉夫主义的‘历史任务’”。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欧洲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C.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盛行D.列强结盟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
3 . 如图为二战时期签署的某一文件影印件。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各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自己全部经济和军事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此文件能够签署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英《大西洋宪章》签署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D.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2021-06-04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姓族制度建立以后,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民族界限模糊了,身份认同从族别成了门第。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洛阳也再度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南梁将邻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原本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便都变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我们江东可比的。拓跋宏成功了。他其实已是中华皇帝,虽然也只有半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国,从而创建新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

——易中天《中华史》


(1)根据材料,指出“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结果。
2021-06-04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5 . 某兴趣小组对梭伦改革的措施进行研究后,认为梭伦改革从颁布《解负令》开始,符合改革的一般规律。这里所说的“一般规律”应是
A.改革要立足于满足弱者的基本需求B.改革首先要解决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C.改革必须以遏制革命作为首要目标D.改革必须首先打击旧有的利益集团
2021-06-03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小卷-专项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6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颖超(1904~1992年),大革命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如何才能使妇女的解放和民族与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的道路;同时创办妇女补习学校。大革命失败后,邓颖超在上海坚持党的秘密工作,在严酷的白色恐怖和错综复杂的党内斗争的险恶环境中,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与敌特展开了隐蔽战线上的智慧之战。抗日战争中,邓颖超先后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她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解放战争时期,邓颖超在深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摸索解放中国妇女问题的好办法,确立了农村妇女工作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加强对妇女的宣传教育,培养妇女干部。此外,她还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许多工作。

——摘编自刘春秀《论邓颖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颖超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颖超的高贵品质。
2021-06-02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练妇女解放女权运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8 . 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A.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D.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9 .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钱穆从时代背景、思想线索、文体修辞等方面对《老子》作了全方位考察,认为《老子》一书成于《庄子》之后。胡适则对使用"思想线索"论证法考证《老子》晚出提出了严厉批评。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中出土了竹书《老子》三种,考古界定为"不晚于战国早期",这就推翻了钱穆等人《老子》成书于战国晚期的说法。这说明
A.判断《老子》成书年代,实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B."思想线索"法在史学研究上没有价值,不足为据
C.怀疑态度值得提倡,但在证据不足时应暂缓判断D.研究者立场与方法不同,应容许不同观点存在
2021-06-01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09孔子与老子-【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了自1643年实施的《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873年政府又颁布(《地租改正条例》,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以货币形式缴纳。这些措施
A.维持了幕府的经济地位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打击了西南强藩的势力D.加速了农业集约化生产
2021-05-30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周年热点专题05日本明治维新155周年和中国百日维新125周年-备战高考历史复习之周年热点链接演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