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
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
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
2 . 有学者认为,由于嫡长子独享继承权,原来的"兄弟"利益受损,必然不满。"分封制"便是"嫡长子"通过分享权力而进行利益收买的制度。该学者意在强调分封制
A.均衡了不同诸侯国的政治权益B.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
C.实为贵族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D.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2021-05-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4 . 下表是对西周初年部分诸侯国的情况简介。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西周初年
诸侯国初代国君封地位置任务
鲁国周公长子伯禽山东地区镇抚徐、奄、淮夷
齐国太师姜子牙山东地区控制渤海沿岸及莱夷
燕国武王弟召公姬奭北京地区控制戎翟部落
晋国成王弟叔虞山西地区防御群翟部落
宋国纣王长子微子启河南地区承续商人宗祀

A.分封的主体对象为功臣B.分封意在巩固统治
C.周王直接统治北方地区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5 . 《盂爵》铭有“王令盂宁邓伯”之句,记述了周王派盂慰问邓国君之事。除此之外,周王还有徙封、监国、亲往巡视、赏赐、慰问、插手内政、讨伐等种种手段,以对诸侯进行控制。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有自治权利B.政治权力的层级分化
C.王权政治的权威D.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2021-05-1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临考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西周大学(国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同时又是贵族成员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奏乐之处,并且兼有礼堂、会议室、俱乐部、运动场和学校的性质,是贵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大学
A.存在着官师不分的现象B.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
C.是官员培训的专门机构D.具有为政治服务的职能
7 . 在西周首次分封的七十—国中,姬姓封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 16 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 4 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 6 国。由此可推知,西周的分封
A.强调德才为先B.淡化地域观念
C.对象较为单一D.重视宗法原则
8 . 邢义田先生认为:“(封建)亲亲之义在差等,由亲而疏,由内而外,无限可以放大。天下由诸夏和蛮夷组成,中国在中心,可以推广到每一个角落,王者无外,进而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根据材料,并结合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关系呈绝对性   
②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的等级   
③“天下”不包括有朝贡关系的域外国家   
④天下的政治秩序与宗法的家族秩序同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建国初期,周人吸收夏、商即东夷、南蛮等族音乐以充实其祭祀用乐,使其太庙乐舞呈现多元化局面。据此可知,周人此举的意图是
A.怀柔天下,维系统治B.化武为文,同化异己
C.兼收并蓄,丰富生活D.封邦建国,扩展疆土
10 .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得到了加强,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使中华文化从文化中心区向四周广泛传播,增强了广大地域内人们的同质性和相互认同感。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分封制(     
A.形成了集权模式B.有利于儒家思想形成
C.传播了周朝文化D.有利于巩固统一基础
2021-05-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