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2023-04-07更新 | 304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 )
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
3 . 20世纪初,当中国学者开始正式运用近代民族观念论述中国历史时,他们曾这样表述:“前所论列之(华族以外的)八族,皆组成中国民族之最重要分子也……或本为土著,或自供他迁徙而来……自有史以来即居于中国者也”。在当时的学者看来,早期时“中国民族”(       
A.发展格局多元一体B.以华夏族群为主干
C.积极吸纳外来文化D.通过战争实现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里,今陕甘豫晋一带的戎狄族已无迹可寻。楚国灭越灭鲁,势力发展到云南滇池一带,秦国兼并了巴蜀,又夺取了楚的巴黔中郡,中原的诸夏和东南沿海的越族、西南方的西南夷交融也加速了。这表明当时(     
A.中原华夏文化南渐加速B.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D.各个民族社会发展同步
2023-03-02更新 | 734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巴”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大虫、大蛇。古代长江三峡一带建立起来的国家之所以以“巴”为号,这里的人也被称为巴人,相传与巴人最早的祖先是后照,而后照的祖先是人首蛇身的伏羲有关。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中华文明在交融中发展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
C.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中原文明统一南方文明
6 . 春秋战国时期 ,各地形成的以“ 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 ,“ 邦” “ 国”“邦族”“ 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表明(     
A.宗法观念瓦解B.国家制度成熟
C.礼乐文化鼎盛D.族群融合加强
2023-02-21更新 | 5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此后,齐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各诸侯国在盟会上通过了尊王攘夷、互助合作的协议。“尊王攘夷”在当时(     
A.旨在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维护了华夏文明地位
C.意在消弭诸侯争霸战争D.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2023-02-10更新 | 37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鲲鹏5班)
8 . 孔子作《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为区分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这说明当时(     
A.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B.民族隔阂进一步加深
C.周天子的控制力渐弱D.小国寡民是社会理想
9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
C.“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从血统上“华夏共祖”开始转变为“华夷共祖”,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夏内夷外”的天下观转变为“王者无外”。这种转变反映了(     
A.传统政治制度的瓦解B.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家国同构体制的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