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代表国家特征
原发式英国、美国、法国等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日本、韩国等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成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选代国际法的产生。国际法是和欧洲国家间体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不适宜美洲大陆上不信奉基督教的民族或亚非国家。随着西欧国家向全球扩张势力,主权(民族)国家的概念开始传播至全世界,与西欧界定之主权《民族》国家要素不一致者皆可兼并之、占有之,列为殖民地。

——摘编自鲁纳《改变中国的国际定位观:晚清时期国际法引进的意义》等

材料二   国际法正式系统地被介绍到中国是19世纪60年代。1863年,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书倾的《国际法》翻译为《万国公法》。该译著的出版,得到了洋务浪费访的大力资助。总理衙门曾将此书分发到沿海各重要通南口库作为对外交涉的依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扶持大忙学生去日本留学。中国学生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及政治动态,其中也包括国际法的学习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他们把国际法当作一种救世工具,将一些国际法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从1902年到1911年,共有几十种日本留学生编译的国际法著作出现对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普及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今中国如何用好国际法应对大变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
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学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其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潮密不可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胡适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积极尝试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国学教育变革,分析和整理中国传统学术,汲汲谋求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的建构。他别出心裁地提出“国学”新概念,热心为留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并率先垂范,通过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创编和《红楼梦》的考证来传播自己“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新范式。胡适这些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再造文明”的思想武器,为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影响延及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经学教育走向。

——摘编自黄明喜,周郅壹《胡适与近代大学国学教育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特点,并指出胡适在这一变革中体现出的学术精神。
2023-03-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可以列出很多,然而最本质的还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具体归纳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寻求到根源。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乾隆帝的治理策略中,广东重于福建,陆疆治理重于海疆管辖,海防安全重于沿海国计民生。在传统农本社会中,海洋开发的利益很难触及乾隆帝国家治理的重大神经,更多地是将其置入国内一般安全同等的地位,乃至更加忽视。乾隆朝的海洋开发倡议,尽管得到部分沿海省份的力撑,但出于整体安全考虑,这种原本微弱的声音很快就被湮没了。

——摘编自胡志勇《中国海洋治理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在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第一,重视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体系,及时制定或修订一批急需的涉海,涉外法律法规,加快《海洋基本法》《南极法》《海警法》的立法进程,促进国内海洋法律与国际海洋法的街接和转化。第二,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消除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第三,要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精法律、懂外语、善谈判、宽口径的海洋管理人才,创造多种途径支持我国海洋人才到国际组织中任职或参与国际海洋谈判,增强我国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与决策中的话语权。中国将高标准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蓝色伙伴关系”,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海洋公共产品,增进全人类的海洋福祉。

——摘编自王琪、崔野《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朝的海洋治理策略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在新时期海洋治理的策略。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海洋治理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于新中国的名称有过多个提法,诸如“民主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直到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期间新中国国名才确定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的国家观逐步成熟B.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了分裂
C.中国现代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D.中国社会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目标主要措施
1921年-1952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年-1978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年-1992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
1992年-2002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年-2012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中国以地图绘制中的中与边、大与小、上与下来表达着当时关于民族、国家和文明的观念,也表达着某种焦虑和不安。如《职贡图》《王会图》或《朝贡图》,就把异国人物画得多少有些变形。这些现象体现出(     

A.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B.汉人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意识浓厚
C.民族交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D.民族元素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炎培(18781965)浦东川沙人,近代职业教育家。1902年从南洋公学毕业回国后,返乡办新教育,19175月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后参与筹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并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传书》。他主张“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办学校要遵守社会化,科学化方针。在教学中他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受教育者要有“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思想,就业要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20世纪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
2023-01-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