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68年,总理衙门派出第一个外交代表团,美国人蒲安臣任涉外事务使臣,英国人、法国人任副使。同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企图使中国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而美国在共管中居于领先地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美国邦交关系密切B.近代外交人才短缺
C.外交日益与国际接轨D.外交的半殖民地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1年,奕䜣、桂良等人奏请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责是掌理一切与外国人发生关系之事,其组织机构见下图。这标志着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清王朝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列强侵华进入到新阶段D.中国外交组织走向近代化
3 . 下表反映的是1905~1911年历届参加学部考试留学生的情况。这一变化
届次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时间1905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911年
录取总致143238107255450494
A.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B.导致了选官途径的多元化
C.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D.确定了晚清主流选官模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美苏日四国决定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该表反映出
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
《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部
《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年35部33部415部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思想B.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思湖
C.“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D.救亡图存运动助力社会转型
7 . 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坚持“人臣无外交”理念,认为“天子亲揽万机”,官员“非派令兼办夷务,本无外交之意”。这一理念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国家利益
C.加剧了外交危机D.激化了社会矛盾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领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9 . 1905年袁世凯在《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大端。……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材料观点
A.表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推动了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
C.为近代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D.表明北洋军阀政府对教育的关注
10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