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1582~164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644~172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1723~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关于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书籍传入中国。顺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德国耶稣会会士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传教士主要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耶稣会会士利玛窦等来往密切,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喜读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使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出于对神学的偏见,一些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如从伽利略到牛顿的科学体系,以及培根、笛卡尔的思想方法等均未能传入中国。当时西学的传播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入清之后,甚至更囿于宫廷之内。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16~18世纪,代表中国精神文化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被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历史现象被学界称之为“东学西渐”。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尚未开启时,在传统社会的框架内,西方国家很难战胜中国。这迫使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能重复在美洲的武力传教。与此同时,依附于传教活动的文化交流,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才能走进西方,并被正面接受,而未遭受歧视。传教士除了译介大量代表中国文化的文本到西方外,还按照耶稣会制度要求,定期以书信形式向总部汇报传教情况,这些书信的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当时欧洲强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冲破旧社会藩篱、摆脱教会束缚、批判封建专制并建立开明统治。为达到上述目标,欧洲人将目光转向海外,最后聚焦于“高于欧洲的中国文明”,期待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在有关中国的文献中寻找他们所需的材料,并对此加以阐述、积极推广传播,为自己社会的改革创立理论,制造舆论。

——摘编自郑朝红《16~18世纪“东学西渐”重探:动因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东学西渐”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关于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不久,鉴于粮食供应紧张,在安徽、江西等地重新“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关于民生主义,其原则……是平均地权,即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具体方法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分给佃农。1930年,国民政府出台了《土地法》,该法三章七十六条,无一条议及“平均地权”,无一条议及“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沈昊,姜秀玉《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三   1947年,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共中央于1947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通过土改,广大的贫雇农翻身成为自耕农,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土地法大纲的贯彻实施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即原工业化,这是一种早于或先于工业革命阶段的工业形态。英国乡村由此出现第一次转型。英国乡村工业化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城市要素向乡村转移的背景下,借助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等条件发展起来的。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兴起了一批介于村庄和城市之间的工业集镇,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乡村工业的发展,使英国乡村呈现出新的面貌。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更趋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及与其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为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多村改

材料二   华北多村半工业化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倘无外国之货物与技术之输入,中国经济社会恐犹是二千年来之社会,而不能有丝毫之改变。今日之得有新式工业,岂非受外国工业品之刺激而始然乎?”晚清政府在“振兴工艺”的口号下大力兴办工艺局,培养了适应半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力量,这批多村技术人才的出现恰逢其时,他们回到乡村,推动了半工业化的发展。仅在19101912年间高阳商会就有14次集会研究与土布有关的扩充铁轮机,劝立织有场、筹议减免税、设立工艺研究所等事宜,工艺研究所旨在“提倡织纺,振兴实业,研究工艺,改良布质”。但是,除个别地区外,近代华北乡村手织业大体上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有些地区的疲退出现得更早,其表现主要是生产萎缩、产量剧减、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应下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多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华北农村“半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两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回顾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自周初提出“敬德保民”或“敬天保民”的思想,之后发展为“民本”“重民”思想,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纵观思想文化史,兼综融合是其重要精神和传统。这样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以高度的凝聚力、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协同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历史进步性,也体现了思想文化对大一统社会的作用力。

——摘编自丁德科《略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   《大清一统志》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经多次编修。康熙皇帝在给编修人员的谕旨中强调,要做到“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以永我国家无疆之历服,有攸赖焉”。乾隆皇帝诏令纂修的“皇朝三通”,即《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一改“三通”以《禹贡》九州为纲的地理撰述格局,转而以当时的行政区划为编次,旨在展现清前期“非禹迹所能限”的辽阔疆域和“圣朝无外之治”。雍正皇帝认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早在《大清律例》制定之前,清王朝就将所行律令“颁行天下”,令外藩蒙古以及新归附的各地区民众晓谕遵行。全国大致统一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治理,施以教化,树之风声,“俾荒服之人,成昭法守,斯尤大同之郅治”。

——摘编自娄梦然《清前期“大一统”的多重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大一统”的内涵及维护“大一统”的主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及实践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统治者为了实现自身的集权统治和一党专政的政治目的,不允许总统有被弹劾的风险存在,故而监察法并未规定对总统的弹劾权。同时监察法没有规定监察院的惩戒权,监察院受理的弹劾案件进入惩戒环节时需交付有惩戒权的机关执行。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弹、惩分离,起到平衡牵制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监察院弹劾案件在惩戒环节移交后,被弹劾人员会寻求庇护与四处打通关节,惩戒机关也往往敷衍了事。在“以党治国”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实质上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监察院如果弹劾的是国民党政府委员等中央高官,便要将弹劾案连同证据材料移送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其监察效力难以充分发挥。“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监察院最终沦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没有实用性的“摆设”。

——摘编自张京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法制及其史鉴价值》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苏维埃政府仅从1931年到1934年颁布的各种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就达180余件,为中共建立起一套比较正式的监察机构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党内监察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等,初步形成了以党政监察机构为主体,包括军事检查所、政治保卫局检查科、司法审判机关内设监察人员在内的苏维埃监察机关。而且,苏维埃政府还不断扩大群众监察员的参与,设置了由监察机关指导运行的群众性非正式监察组织,工农群众通过使用选举、检查、批评等手段来监督和罢免干部,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辖各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统治势力分割阻隔而未能连成一片,所以中共在监察活动的实施工作体制上特别强调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和分级管理的适用性。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十分注重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工作力度,从而为苏区监察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根本保证。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院最终沦为“摆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的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唐初统治集团深受塞外文化的影响,这对唐前期较为开明的内外政策,无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唐朝根据自身的社会层序结构,各民族也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水平,分别对外来文化做出遴选和抉择。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宋代世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地位上升,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使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发展。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确立了儒、释、道三家并行的政策,对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流派,多采取宽松的态度,有利于各种学术之间相互交流。宋朝采取了“重文”政策,社会上广泛兴起重学兴文的风气,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看不起大举东侵的西学,认为中学远比西学优越,甚至认定“西学源出于中学”,中土即使需要学习西方文明,也应从“经世之学”出发去学习,而且应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正是这一心态严重阻碍了中国文明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充分、健康的吸收,从而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启动。然而,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已被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起来。诸如三元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首举起了反英大旗,接着中国士大夫阶层开始酝酿变法维新。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滋生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会才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文明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保持中华文明活力的看法。
2023-10-11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材料二   I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如市场上的十字架和钟楼。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宋代,中世纪西欧城市治安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古希腊城邦地形图,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举行。


材料二   公元前776年,埃利斯城邦重建了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和比撒的国王克菜奥斯提尼、斯巴达的莱库古一起签署了一项条约。条约规定,在奥运会期间以及之前和之后的一个阶段要确保休战,暂停敌对状态,同时对其他所有城邦都宣布中立,以便人们通行和参加奥运会。奥林匹克休战为期总计约三个月时间。对于那些在奥林匹克休战期间破坏和平的城邦,埃利斯人会不准他们参加奥运会比赛,并对他们实施罚款,还被禁止参加此后的数届奥运会。这种精神在现代奥运会中得以坚持。1912年第5届夏季奥运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顾拜旦发表了著名的《体育颂》:“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你让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你让不同民族的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

——摘编自白春晓《“奥林匹克休战”的古与今》

材料三   1990922日至107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洲际综合性运动会。……在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向现场7万多名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崭新精神面貌。第11届亚运会是一次超大型的亚洲体育盛会,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78人参加,代表团数和运动员人数都超过了前10届亚运会。……亚运会的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新形象和超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亚洲。

——《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党史博览》2020年第4

材料四   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核心理念,简要分析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亚运会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竞赛的认识。
2023-09-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有关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规定各根据地普遍实行“三三制”。淮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的指示下,逐级逐步地改造乡村政权,直到1942年正式宣布废除地主掌权的保甲制度,实行代表制。在实施减租减息并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后,根据地进入到由点到面、大范围的以乡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政权建设中来。从根据地基层政权人员党派成分上来看,非党员占比达到60%多,在组织形式上都是由民主集中制的代表会构成。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根据地开展的基层政权建设首先是一场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力量的政治动员,为淮北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输送了最大程度上的群众力量,与此同时,基层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彻底扎根乡村。

——摘编自胡又伊《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1~194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对混迹在农村中的敌特分子进行彻底清除和坚决打击,同时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思想教育,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关系和剥削制度,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阶级力量对比和社会关系,解放了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针对农民生活境遇低下、文化素质不高且沿袭着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构,通过对农村的阶级动员和社会整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传统农村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摘编自李春峰《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特征及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基层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书中,宋朝可算是画上过浓重一笔的王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宋朝的评价大相径庭。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认为“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更认可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