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读如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人物国籍代表著作
培根(1561—1626)英国《新工具》
开普勒(1571—1630)德国《新天文学》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两种新科学》
居里克(1602—1686)德国《马德堡新实验》
A.德国成为西欧宗教改革中心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念
C.欧洲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2 . 1917年,北洋政府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直接参战,而是派遣约14万名中国劳工奔赴战场。中国劳工在战场从事着清理战场、修铁路、挖战壕等繁重的工作。中国能成为战胜国,他们功不可没。下列对“北洋政府参战”解读正确的是(       
A.意在收回部分国家主权B.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C.折射出北洋政府的腐朽D.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3 . 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
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
2023-06-02更新 | 59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1905年首批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名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
B.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
C.该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阶段时间来源地备注
第一次浪潮20世纪初到1945年中东欧国家
一战结束后,法国的社会经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引进外国劳工成为发展的必然,外国劳工的涌入备受欢迎。
第二次浪潮1945年到
1973年
中南欧与非洲
二战后,法国亟待重建,但中南欧国家提供的劳工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原法国殖民地相继独立追,法国与它们签署了引进劳工的合同。1945 年法国政府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法案,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负责外国劳工的招聘和协调事宜。
第三次浪潮1974年至今东欧、北非、亚洲的难民和非法移民“石油危机”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衰落,法国失业人数的急剧攀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停止外国移民”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各种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推波助阀,法国在此后日益紧缩移民政策。

——摘编自宋全成《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法国政府在移民管理方面的举措。
(2)据材料,解读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6 . 下图是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治功能减弱B.瓦肆是休闲娱乐场所,普遍用交子消费
C.继承城市坊市分区制度,坊市分离D.店铺沿河临街而立,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2022-02-19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唐朝某时段赋税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税户数赋税收入总额
天宝年间(公元755年)534.9万5700万贯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308.5万4600万贯
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144万3515万贯
A.商业税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源B.两税法的施行相对增加政府收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是税户减少的主因D.输“庸”代役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检疫观念在1346年就已经存在,这起源于《圣经》中驱逐麻风病人的论述。检疫规定首先在拉古萨(1465年),然后在威尼斯(1485年)成为制度;此后在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效仿。尽管人类(进港40天内)被禁止上岸,老鼠和跳蚤的上岸却禁止不了。城市政府对恶性疾病的反应相当迅速,比如在鼠疫爆发时保证食物供应、建立检疫所、招募医生,甚至组织丧葬,并为公众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等。城市当局体现了他们的活力,而正是这种活力使13501550年成为欧洲城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诸城邦。

材料二   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各类传染病。不仅如此,能够有效推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构,也在各地迅速出现。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卫生委员会和医疗服务组织遍布全球,军队的医疗团队也在与社会机构同步(甚至提前)发展,以至于到20世纪下半期,专家们倡议要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但人类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迁移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以往常见传染病的接触。结果便形成了某种竞赛,一方是医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传染病及其(并发)慢性病的强化。

材料三   毋庸置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至16世纪欧洲城市积极防控传染病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解读。
9 .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了如图的金面具,这是该遗址首次出土完整金面具。三星堆遗址代表了与夏商王朝同一时期的古蜀文明。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又有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对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古蜀黄金冶炼发达
10 . 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说:“苏联垮台后,西方人士以为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并且可以从此主宰世界了。但是,世界的变化与他们所希望的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们不知所措了。”对这一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解体是西方集体努力的结果B.西方的愿景是各国共同主宰世界
C.多个力量崛起超出了西方的想象D.政治格局中的多极力量开始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