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在唐朝以前,我国侨胞的足迹已到达东南亚,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籍同胞,他们由闰南泉州港乘帆船抵达。公元六世纪的文献上已有泉州与海外交往的记载。宋元时代,泉州港与东南亚、伊朗、阿拉伯、东非和日本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侨胞身居异城,但心向祖国,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经常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经济植物的种苗和栽培技术带回国内。

——摘编自李芳洲《华侨在植物引种方面的贡献》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侨引种是过去华侨引种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也极大鼓舞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广大侨胞传承引种文化的心情更加迫切。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及冷战禁运背景下,为中国引进优质战略、经济作物以及种植技术成为20世纪50年代华侨引种工作的重中之重。1951831日,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做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指出:“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11月,华南垦殖局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担任局长并主抓橡胶引种和种植工作,种源除了征集自之前华侨在海南创办的橡胶园外,还广泛联系东南亚华侨引进最新的橡胶良种和技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被誉为“华侨橡胶王”的雷贤钟冒着生命危险把100多斤优质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芽条带回国并试种成功,周恩来称赞其“比带金子回国更宝贵”。

——摘编自张行明艳林《新中国华侨植物引种历史的考察》

材料三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世界各地大多数物种都能在我国生存,且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中国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几率非常高。在中国,外来入侵生物分布范围极其广泛,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人迹罕至的偏远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区都有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从森林、水城、湿地、草地荒漠、戈壁等自然生态区域到农业区域、城市居民区等随处可见到入侵生物,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最为严重。

——摘编自范秀琴《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对策及新的研究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华侨植物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相关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华侨橡胶引种的背景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引进外来物种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以下是某篇论文的参考书目,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序号参考书目作者
1《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艾森豪威尔
2《美国与“大中东”》安维华、钱雪梅
3《布什的战争》鲍勃·伍德沃德
4《中东两千年》伯纳德·路易斯
5《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问题》陈天社
6《美国对约旦外交政策研究1946—1969》程皖
7《美以军事外交关系研究—基于军事援助的考察》储永正
A.《美国犹太人对美以关系的影响》B.《中东国家通史》
C.《美国的巴以冲突政策研究》D.《美国对外援助—目标、方法与决策》
2024-03-14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哥伦比亚女士开始出现于漫画中,逐渐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之一。如图是1865年托马斯·纳斯特的漫画“选举,难道没有此人?”图中哥伦比亚女士发出质疑,认为政府应该保障黑人士兵的选举权。据此可知(     

A.黑人已经取得和白人对等权利B.种植园经济发展障碍已经扫除
C.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基础已奠定D.黑人奴隶制度最终走向了瓦解
4 . 独立后的拉美地区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生了200多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玻利维亚在74年中发生过60次革命,同时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如1879—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等。这主要是因为(     
A.地缘政治引发区域性冲突B.人民群众不断追求政治权利
C.考迪罗军事独裁体制影响D.拉美社会广泛存在较大差异
2024-03-14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1577年霍利谢德《编年史》第一版出版,由于当时英国面临着天主教国家的威胁,该书极为关注英格兰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学史家理查德·海尔格森认为从“每个已知民族的历史”转向排他性的、复杂的国史书写是该书成功的核心原因。据此可知(     
A.英国社会精英缺乏全球性视野B.关照现实的历史著述具有生命力
C.出版事业应迎合市场发展规律D.排他性民族史满足读者阅读习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马帝国积极逐利、广泛扩张,征服了欧洲众多民族地区;盘剥底层奴隶的同时,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众多行省,借助持续收取大量赋税和劳役而获得巨额利益,但对各行省的经济发展并不承担什么责任。这导致了(     
A.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B.各行省政治认同的弱化
C.奴隶制经济持久繁荣D.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方学者分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化过程时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农村偏向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采用“下放”政策,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上,具有强烈的“反城市,亲农村”的意识,即有“农村偏向”。
城市偏向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并非是“反城市情结”的,而是更具有城市偏向的。
A.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B.丰富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
C.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敌意D.把握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民国三十五年画家郭钧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一幅政治漫画(注:秤的两边为日军与美军)。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蝇营狗苟,沆瀣一气B.蚕食鲸吞,瓜分豆剖
C.磨刀霍霍,包藏祸心D.狼前虎后,接踵而来
2024-03-14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苏维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它转变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并推动共产国际重新定义了“苏维埃”的内涵。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支部B.中国革命与国际共运双向互动
C.革命形势推动统一战线的建立D.工农民主专政成中国革命归宿
2024-03-14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26年召开的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会上北洋外交家主张撤废治外法权这一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外人特权。虽然未能实现撤废治外法权的初衷,但确立的一些涉外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这表明(     
A.近代主权意识萌发B.北洋政府具有国际法视野
C.外交自主权的实现D.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