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淳熙八年(1181)以朱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仍有一定的保留,如“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至嘉定十七年(1224),史学家李埴评论岳飞时,却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变为“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B.源于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深化
C.体现了士大夫重视理学的教化功能D.实质是学者对岳飞形象的政治评价
2024-04-28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只在北朝首创,南朝缺无。这说明(     
A.北方文化总体上优于南方B.改革总是体现社会进步
C.南北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D.民族交融激发制度突破
3 . 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4-28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某地不同时期流行的顺口溜。顺口溜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过去现在
家有两行必有一荒七种八养九行档
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一工一农吃穿不穷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远离家门,敢出国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
A.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C.国企改革逐步推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严厉批评各地俱乐部的工作,认为俱乐部组织不健全,墙报内容不能把党的中心任务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晚会演出缺乏政治性,有些地方只做老戏、打花鼓、唱京调。这说明中华苏维埃政府(     
A.推动地方文艺事业的繁荣B.转变了革命工作重心
C.重视意识形态的管理工作D.面临的军事压力减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流士统治时期,在制定法律时尽可能参考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宗教采取宽容态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拢各地上层人物。据此可知,大流士此举(     
A.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B.消弭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C.有利于巩固波斯帝国政权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法律权益
2024-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萨尔曼·鲁西迪,英国著名“魔幻写实主义”作家,被称为后毛姆时代最伟大的殖民文学教父。由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艺术等发展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关于殖民主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下关于殖民主义(体系)描述正确的是(     
A.1919年,第一次泛非会议的召开,体现了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强烈愿望
B.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发展了新的文化
C.二战后,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斗争,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签署协议,承认其独立
D.殖民体系的瓦解直接促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9 . 【龙图像的演进】

材料一   龙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经过了以下演进历程(如下表)

时期特征代表图像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继承了前代龙所具备的沟通天地、影响云雨河泽的身份,形成了自由、生动的艺术风格。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龙图像含义多以阴阳交合为主旨。

秦汉
秦汉时代是龙图像盛行、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龙图像有着气吞山河的大度。龙或作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或作为神仙及墓主灵魂的坐骑,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魏晋

———

隋唐

隋唐时期龙图像具有丰满富丽、强劲健壮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龙图像的完美形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限制使用龙图像的趋势,以维护帝王对龙的独享。

五代

宋元时期龙与帝王渐渐合为一体,大量供皇室、贵胄们使用的器物上都装饰有严峻威猛的龙形;元代艺术家对龙图像的改进与设计,迎合了当时社会上淡化龙的宗教含义、强烈追求其审美情趣的需要。

明清

明清两代是龙图像发展的成熟期,龙成为最高统治威仪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对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厉。

——整理自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等

材料二   清末龙图像平民化越来越明显,龙的贵贱等级意义渐失,越来越浓厚的吉祥意蕴长存,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龙凤呈祥”“趋吉避凶”“飞黄腾达”之意。1866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斌椿为首的考察团游历欧洲,考察团的小轮上悬挂有黄龙旗,并将其作为清国的标识。1888930日,清政府编写《北洋海军章程》,首次在清国正式文件中将黄龙旗称作“国旗”。此后,长方形的黄龙旗代替以前的三角龙旗,在全国、各驻外使馆和华侨中作为清朝“国旗”悬挂。这一时期,黄龙旗在民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民间悬挂“国旗”的意义逐渐突破以往彰显皇家权威的政治性节日的范围。

——摘编自周游《黄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先秦至宋元时期影响龙图像演进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龙图像在清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1965年德国漫画家贝伦特创作的漫画《在建中的欧洲之屋》。画面中,戴高乐代表的法国和艾哈德代表的德国正在举行婚礼,其他四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或是拉着婚纱裙摆,或是在旁奏乐助兴。但他们所要去的新房却只有对外的一层墙面而已,上面还插着源自1948年的“欧洲运动”之旗。作者意在(     

A.颂扬法德和解为西欧走向联合之路打下了根基
B.表达对德国未来发展和欧洲一体化前景的担忧
C.强调欧共体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D.揭露法德试图通过操纵欧盟改变世界格局的企图
2024-04-2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