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如下,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
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2023-12-05更新 | 61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雪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段考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边塞诗人有着浓郁的汉朝情结,不管是高适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还是岑参的“汉家大将西出师”,汉代的人、物、事皆在他们的作品中集体亮相。这种文化现象(     
A.蕴含着诗人的英雄主义情结B.源于士人潜意识的民族认同
C.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力度D.说明唐人对汉代盛世的神往
8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9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10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