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 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蚀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

材料二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很多人以为“中国”是指“中央帝国(MiddleKingdom)”,但这个词最初是指“中原的诸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不过,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国际体系,此后,秦始皇不再需要争取人心,遂以暴政取代“公民权”。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及公民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的“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因为贵族往往更敢于冒险,投资也更大胆。1603年的伦敦,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晚年,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大城市的市政权往往把持在大商人手中:伊丽莎白时代的46届伦敦市长全部是12个同业公会或贸易公司的头面人物。在亨利八世后期的议会立法中,涉及社会经济内容的议案占总数的75%。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新兴利益集团与统治者之间的默契,使得奥尔森定义的“共容利益”不断扩大,正是二者之间的利益融合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2022-12-12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古巴比伦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的渊源,其中的太阳运动理论、行星运动理论以及天球坐标、月球运动等内容的踪迹均出现在隋唐的历法中。阿拉伯文学巨著《天方夜谭》以阿拔斯王朝的繁华作为背景,故事多次提及中国,一些故事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D.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4 . 有学者指出,在17 世纪中期英国内战背景下,“革命”不是发动革命,而是阻止革命:没有损害君主制,而是大大强化了它。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同时也是革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政权、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发生的全面的彻底的、剧烈的变革。这说明,英国“革命”(     
A.使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B.强化了君主立宪制的权威
C.以温和的形式实现了社会转型D.形成了议会与王权的制衡
2023-08-3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2年,好莱坞影星吉恩·凯利(GeneKelly)主演的音乐剧《雨中曲》,其背景设置在了美国繁荣的社会环境中,街道两边是摆放了各种各样商品的店铺,宽敞明亮的家中有多功能的现代家电。一位苏联女士观影后曾表示:她永远无法忘记自己看到主角用按钮而不是火柴加热晚餐时的震惊。这类作品输出的主要目的是(     
A.展示美国实力B.传播意识形态C.讽刺苏联落后D.提倡科技革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在欧洲的爆发和扩大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的高度关注。由于一战后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组织,公众视其为国家在国际政治上的失败之举,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再度卷入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学习一战的历史经验建立一个统一的官方战争宣传机构。1942年6月,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设立战时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美国国内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介,而战争海报宣传是其中效果相对突出的一种。一战期间,美国大规模地运用战争海报宣传,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成效,所以美国在二战期间承袭了战争海报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方式。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政府通过战争海报宣传使国家的战时要求第一时间为美国公众接收,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力度与国家凝聚力。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时期美国运用战争海报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