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举中国万里之土壤,历二千四百年之绵暖,合数万后王卿士绅缨民庶妇孺之礼俗,所信受奉行,诵读尊敬者,岂非先圣孔子之遗教耶?夫孔子之道,本于天,人之性出于天,故因人性以为道,若男女食味被服别声,人之性也,但品而节之,而不绝之,故至易至简,而人不可须臾离其道也。苟非若婆罗门之去由出家,墨子之非乐不歌,则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人,凡人之为人,有生我者,有与我并生而配合同游者,有同职事而上下者,则因而立孝慈友弟义顺忠信笃敬之伦行。苟非生于空桑,长于孤岛无人之地,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为然也,恻隐羞恶谋虑进取,人之性也,扩而充分之,以为仁义智勇之德,虽禽兽亦有是一二焉,但不能合而扩充耳。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子教须臾而不能也。……

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数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子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06-18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发达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教育,需要发达的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地结合。

——萧功秦《百年中国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1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中国古今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的交往和交流。来华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图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周振鹤《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西思想文化交流。
2023-02-23更新 | 105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进程相一致,在生产力得到最初发展的阶段一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随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进一步发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由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1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麻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风俗与施政

材料一鉴于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对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的情况下,将承 秦而来的汉朝法律强行向全国推广,仍有激起东方社会反抗的危险。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 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西汉能成功地避开亡秦覆辙,将帝国的统治巩固下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陈苏镇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 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以社会风俗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为视角,评析秦至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2023-05-08更新 | 54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