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对联想和神喻等传统史诗创作手法进行了扬弃,转而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这(     
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C.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泛滥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
2023-01-29更新 | 1147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高考班)试题
2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变幻的斯芬克斯


说明: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在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吴飞《斯芬克斯: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


(1)根据材料和所知,指出图1和图2中雕像的史料价值。
(2)图1和图2中斯芬克斯传说及雕像外形有同有异,指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任举两个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任举两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具体史实,任选角度进行解释即可)
3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时,“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这段史料说明当时(     
A.依户籍征赋役作用削弱B.采用以职业定户籍做法
C.政府解决徭役扰民问题D.人头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许多欧美学者试图证明埃及文明来自于两河流域,非洲和美国黑人学者则极力强调古代埃及文明的黑非洲性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古代埃及文明是一种原生文明,同时它又受到来自埃及以北和以南两个方向的影响。这说明(     
A.新史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进步B.世界文明的进程具有多样性
C.历史共识的确立需要批判性思维D.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属性
7 . 厘金制度一直被视为晚清地方政府剥削商户,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恶税。但据雍前等人最新研究发现,内陆地区的厘金扩大了本土棉布市场,并非恶税;沿海地区的厘金却成为洋布竞销的帮凶。对厘金认识的变化说明史学研究(     
A.受学者主观感受影响较大B.已有的结论被新史料推翻
C.取决于区域研究发展水平D.随着视野拓宽而更趋全面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
2021-11-09更新 | 1031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A.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认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元王朝滥发纸币造成民不聊生又让他难以忘怀,所以起初他一直不主张使用纸币,而钟情于发行铜币。早在明朝建立以前,朱元璋就设立宝源局和货泉局,铸行“大中通宝”铜钱。在建立明王朝后,他颁行“洪武通宝”铜钱。由于明朝初期铜矿产量有限,铸钱的铜资源十分紧张,尽管朝廷千方百计在民间搜刮铜器,仍不敷使用,而商人认为使用铜钱有诸多不便,铜钱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易,不得不继续使用元朝的纸币进行交易,迫使朱元璋改弦易辙,决定发行大明王朝自己的纸币。

材料二   正在明代纸币进退维谷的艰难时刻,处于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带着白银来到中国购买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使陷入货币困境的大明王朝获得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新出路。白银从官方严厉禁止使用的非货币贵金属,逐步占领了原本由纸钞流通的领域,最初仅限于民间的交易,后来逐步被官方认可、接受。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下令南方江浙、湖广等产粮地区不通舟楫地方的粮食用白银折纳,称之为“金花银”法令。后来,随着用白银折纳田赋的推广,“金花银”不再是江南地区折粮银的专用名词,演绎为对所有折粮银的通称,成为明朝政府财政的一大收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翁礼华《外贸顺差:明代货币从纸币变为银本位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发行纸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