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A.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B.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D.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入主西欧以前,长期实行马尔科村庄制度,形成了比较民主类型的公社,在迁徙和征服西欧的过程中,马尔科的原始痕迹不断受到冲刷。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罗马法律对西欧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增无减。教会神职人员是中古知识阶层的主体,在教会法的制定和实践中,他们深谙拉丁语,大多熟知罗马法,因此,在制定法律、运用法律过程中自然将罗马法的一些原则、概念等应用到教会法中。基督教思想在政治法律中的体现,一是产生了适用西欧各国的教会法;二是基督教法律思想也渗透于其他法律体系中。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材料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集散地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编自吴本祥《试比较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2024-03-26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谟拉比法典》要求自由民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尊严。有涉及诉讼关系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阐释案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规定,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上诉至国家最高法官国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体现了封建集权的特征D.强化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4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及著作评价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中国学者李春元《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5 . 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很多农民靠“神仙”和巫术来治病。抗战期间,边区政府在各区县开设药店、医院,出版科普读物,新编《娃娃病了怎么办》《赵老太太转变》等秧歌剧,“巫神”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些举措(     
A.消除了农村的迷信思想B.塑造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C.巩固了边区的政权基础D.提升了工农的政治地位
6 . 1955年5月,山西省高平县某乡成立卫生保健站,经费来源主要有三:农民群众的保健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益金和医疗业务收入,社员看病时只收药费。该举动得到卫生部肯定,并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由此可知,当时农村(     
A.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D.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 . 16世纪,欧洲区域国别研究逐渐兴起,不断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储备了大量关于欧洲之外广大区域与众多国家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人口种族等方面的一手信息。这一研究(       
A.得益于地理学的进步B.带有殖民主义的特征
C.意在推动开辟新航线D.开创了近代地理科学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为此,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其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汪恩键、潘黎明《新加坡的现代化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墨西哥相比新加坡工业化道路的独特之处,并归纳影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

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

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

——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
2024-03-06更新 | 5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5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