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2 . 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国家。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商鞅变法时推行全国人口登记,招徕邻国农民以快速增加人口。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减少人口的思想。但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中国已大有人满之志矣,其势已发岌不可终日。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饿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建筑四出,为善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百姓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可以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的有利条件。1924P中山在演讲中,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通过智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园民新道德的教育培养革命建设人才。

——摘编自胡绳武、戴鞍钢《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树料三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鼓励”性的人口生育政策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韵,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7月,国务院创立“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19809月,中共中央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狱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摘编自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3 . 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
B.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
C.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023-05-05更新 | 18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场运动,希望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这一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3世纪西欧一批批城市联合起来组成联盟,不仅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强有力的政治实体。例如,当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朝)的皇帝们企图强迫意大利北部的米兰等富庶城市纳税,并接受帝国的管辖时,这些城市便结成伦巴第联盟。联盟在教皇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反对皇帝的战争。这表明当时(     

A.教权领导冲击王权的斗争B.资本主义经济实力雄厚
C.自由民主的思想传播广泛D.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希腊社会是由 600.700个星罗棋布的纤芥城邦组成,甚至连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东南一隅的希腊本土也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城邦,它们在社会组织形式上都推行不同形式的城邦民主制度,据此可知古希腊(     
A.小国寡民独立自主B.希腊本土人口众多
C.城邦分布错落有致D.希腊文明辐射深远
7 . 中国在改革开放 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表所示。这些成就表明(     

类别

制造业

货物贸易

商品消费

外资流入

外汇储备

整体经济实力

世界排名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二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第二大经济体

A.“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B.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C.“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
D.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2023-05-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运动中宣传建立“四有二无”的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却无法真正施行,到后期采取的依旧是"照旧交粮纳税",和其他封建政权的土地政策并无多大差异。这说明(     
A.封建土地制度不易替代B.太平天国受现实环境制约
C.法令政策可以随意更替D.天国领导进取之心已锐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文人们塑造了许多有情有义、勤俭创业、慷慨好施、诚信不欺的商人形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B.文学艺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
C.社会流动因商业发展而加速D.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
10 .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据此无法准确推测出(     
A.促进民族交融B.利于江南开发C.国家财政增收D.汉族文化传播
2023-05-05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