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稍具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搜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名公臣卿皆由此选"。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一

材料二   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学习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
2 . 抗战时期,西方观察家(如记者等)大量描述中共领导人。如毛泽东“长于思考”,举止稳重,慈祥和蔼,个性炽热,“是辩证法的大师”;朱德“朴实得像中国北方的一堵泥墙”,但“反应灵敏、处事果断”;周恩来“深谙保持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勤于行动,善于奔走调停”,“机智聪敏,举止优雅”等。这种描述可归纳概括为(     
A.生活简朴清廉,平易近人B.个性鲜明,务实求真
C.信仰坚定,富有团结精神D.博学多识,思想开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年间,左宗棠在西北地区先后担任总督、督办等职14年,足迹遍布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他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革新活动,使积贫积弱的西北焕发出新的生机。他提出“以畜牧导民,渐谋耕获”对于农业,他强调“不必概行耕垦,始尽地利也”。为发展农业经济,他通过防营独办、兵民合力、官贷民力三种方式修建水利工程,地跨从平凉、秦州、河州到西宁、肃州;提倡广种桑树,发展桑蚕业,同时要求西征将士要主动栽树,鼓励沿路官民在道路两旁协助植树,禁止砍伐“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木及果木树”。他组织地方官员安置流民,发放生活必需品和屯田工具,同时对军屯实行“照粮给价”。对商人豁免积欠课银,停止应征杂课;对茶叶贸易实行“以督印官茶票代引”严格税制。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机器生产用于西北的经济开发。这一系列举措,对西北地区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摘编自韩立君、郑淇月《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左宗棠开发建设西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左宗棠治理西北的主要方略及其影响。
2022-12-14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罕见的“北人”南下的现象。当时, 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 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

——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

材料二   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胡内迁”和日耳曼人迁徙共同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认为偏僻地区征赋用银,致使“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诎,通欠则年多一年,人丁则岁减一岁”。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说用银使人“弃本务”,还说开采银矿造成“贪惰之民皆舍其穑事”。

——摘编自钟祥财《对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货币思想之我见》

材料二   白银流入的意义除了财政白银化之外,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农民缴税不能缴实物,而要到市场上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掉,换成银子。在古代中国,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以征收货币来强化国家的财政储备,以及灵活开支,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一个方面;以专利制度(引者按:如盐铁专卖)来弥补税人之不足,则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另一个方面。

——摘编自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线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想家反对用银的理由,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钱币的特点。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
2022-12-11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列强反复要求在中国铺设电报电线,引发清廷内部的大讨论,清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办电报的必要性,即“藉收自主之利权,以杜洋人之觊觎”。郑观应,王韬等人也从商业、军事等角度阐述了电报的巨大价值。在社会各界要求自办电报的呼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李鸿章于1880年设立了天津电报学堂和天津电报总局,当年年底开始正式通报,电报线路的开通和使用,使许多督抚大员看到了电报的便利性,开始齐心协力地兴办电报,在电线架设过程中,清政府对窃毁电线杆、造谣聚众等视情节轻重分别治罪。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络。电报一经设立,便受到各界的欢迎。朝廷指挥军事,“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轮船招商局“遇有要公,随事随时分别缓急,函电商酌”;“商贾贸马,借电报以通达市价……强富之功基于此矣”。电报局的营收则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激增二十五倍,成为近代企业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马静《电报在近代中国的创办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电报事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电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据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


注:按照深圳市统计局统计口径,2002年以前以1年为标准,居住1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2002年以后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摘自陈图深等主编《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


(1)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8 . 中俄(苏)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对两国发展和世界局势都有显著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中俄都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20133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201310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如下图)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保持密切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俄方愿与中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及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战略沟通与协调,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历史上,中苏两国人民曾经是盟友,也曾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请用二战中的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当前中俄两国建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何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指出:为什么“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
(4)从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022-04-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中最高一级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公爵、伯爵、侯爵、大主教、主教等高级封建主,高级封建主又将土地转封给子爵、男爵等下属,子爵、男爵再依次封给最低一级的骑士。土地封受后,封主与封臣结成领主与附庸的主从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而处在金字塔之下的则是以农奴为主的广大依附农民。在封主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后,封臣要对封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领主与附庸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未履行其义务,臣属关系都可能破裂,或领主将采地没收,或附庸将土地转归更上一级领主,或者变为私有地。但是,由于采地的不断争夺、继承和分裂,二者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法国封建主又奉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就会造成一个封建主有若干个领主的情况,即封建主乙是甲的附庸,可能又是甲的领主或丙的领主。复杂的关系使封建主之间难免出现争夺乃至混战。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法国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法两国分封的相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