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仲淹认为“善政之要唯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粮食是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础,灾荒年头百姓流离死亡,国家必须予以救济。他提议把常平仓工作列为各路巡查官员的首要任务,设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常平仓进行管理并及时上报,奖优罚劣,从而把救灾粮的储备工作落到实处。他在杭州做官期间,鼓励地区间的粮食流通,增加灾区市场粮食供应,抑制米价上扬。范仲淹所提出的这些粮食储备思想对于保证现代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支任霞《宋代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主张闲暇时间以娱乐来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认为休闲是公民天经地义的一种权利,他提出了休闲比忙碌更有价值的人生观。古代雅典人从不认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勤奋的表现,他们上午忙于工作,下午就到被称为“帕列斯特拉”和“基姆纳西翁”的地方去消遣、沐浴或者锻炼。

——摘编自聂啸虎《欧洲古代休闲体育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作和休息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休闲也逐渐从随意休闲发展成为定时休闲。此外,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也逐步摆脱了宗教色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工业革命以后政府禁止和取缔了有碍社会治安的粗野娱乐,议会通过许多法案,扶持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项目;为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制定了完善的比赛规则,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在固定的场馆举行。许多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在工业革命期间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19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休闲生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的休闲观念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休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3-08-0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学者认为,古代印度十进制带来的简便而精确的小数点计数法,刺激了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归纳出“代数”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关系,这与古代希腊数学思想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阿拉伯人(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对数学的理解进入新阶段
C.善于整合古代各个地域文明D.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23-05-2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时,传教士在语言、服饰等方面迎合士大夫,同时又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吸引民众以进行传教活动。利玛窦的传教方式被归纳为“用好的书籍和有理性的辩论证实我们教义的真实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宗教是没有坏处的”。这反映出当时(     
A.传教破坏了中国主权B.科技发展推动宗教传播
C.文化传播的策略考量D.传统夷夏观念发生质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 2%提高到46. 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一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行知的一生都和乡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1917年到1926年,陶行知在领导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国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乡村学校是当时中国乡村改造的中心。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将教育作为改造乡村社会重要工具。他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一文中指出,办学和社会改造是一件事情……改造社会若不能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1931年,陶行知创建山海工学团;次年,他提出工学团融做工、科学、政治于一体,将普遍的军事训练,普遍的生产训练列为六大训练的前两位。全面抗战爆发后,陶行知避居西南,在合川县郊(今属重庆市合川区)创办了育才学校。19461月,他还为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撰写了《社会大学颂》,表示乡人不出村,能知万里远。个个考博士,行行出状元。同年7月,陶行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摘编自吴擎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陶行知有关乡村教育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提出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8 . 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

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
(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2023-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由于田制不立,“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占田极少的自耕农户或沦为佃农,或涌入城市成为流民。北宋政府规定,农村占田20亩以下的五等户、城市家财50贯以下者为“贫下之民”,灾害的检视、赋税的免除到劳役的征发皆以此为准。除了传统的常平仓等救荒措施外,北宋先后出台济贫的法律,并设立福田院和居养院等机构,收养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新兴的富民阶层也在地方设立经常性的机构,赈济邻里、兴教助学等。但纵观整个北宋,民间救济的地位和效果都难以和政府相提并论。

——摘编自张文《论两宋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脉络》

材料二   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的英国(英格兰),贫困流浪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成为前工业时代的廉价劳动力,其余则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教徒们认为贫穷是懒惰造成的,是可耻的;他们认定只有辛勤工作才能创作财富。1495年,英国颁布第一项关于贫困的法令,规定健壮的流浪穷人一旦被捕则须罚监禁数日,其间只供应水和面包,之后则强制遣返至出生地;如再次被捕则加重惩罚,甚至要遭受鞭刑;儿童流浪者必须充当学徒至成年。部分英国人文主义者则强调贫穷的社会因素,他们推动了英国议会济贫观念的转向。1572年,英国出台济贫法令,强调为健壮的流浪穷人提供工作;1598年,英国设立了贫民监督官办公处,负责征收济贫税和为健康的穷人提供工作。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济贫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府对贫民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英济贫活动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列宁把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经验归纳为“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并代之以“更完全的民主”“国家官更成为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是“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体现了新型政权建设的尝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