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6世纪初期德国版画家汉斯·塞巴德·贝哈姆创作的作品,画中右侧的路德正带领一群工匠和农民与左侧的神学家争辩。该作品(     

A.还原了宗教改革的历史全貌B.表明了当时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C.展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D.反映出宗教改革社会基础广泛
5 . “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希腊化世界,希腊文成为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这表明希腊化时期(     
A.西亚北非传统文明遭到毁灭B.启动了全球化进程
C.政治权力深刻影响文化走向D.民族交融逐渐深入
2024-03-14更新 | 932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美国学者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8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分为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形式。两者(     
A.都显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体现了统一的划分标准
C.突出了欧洲文明的地位D.都强调了文化的统一性
8 . 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2年6月21日,晚清大臣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提出“各国内港行船,均本国人办理,外人不得侵越,中国何独不然。如各国民人欲行小轮,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该公司(合股公司)归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些提议(     
A.助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确保了内河航运主权的完整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的权利D.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10 . 21世纪以来,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思维的数字史学勃兴,对传统史学构成挑战。学界普遍认为:数字史学的核心是技术,只有结合史学理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推动史学研究走向未来。这表明()
A.数字史学背离史学研究方向B.数字技术限制了史学的创新
C.数字技术创新主导史学研究D.数字史学不可缺省价值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