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3 道试题
1 .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是(     
A.教皇子午线的确立B.环球航行的完成
C.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形成D.南太平洋海上航线的开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有学者指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从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苦苦挣扎而脱胎出来的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是革命……这是一场向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签发历史出生证的革命。这一场革命的旗帜上写的是‘自由’,‘平等’‘独立’‘人权’等理性原则。”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A.深受启蒙思想影响B.以革命为唯一方式
C.结束了君主制政体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欧庄园生产了封建主们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物品,除了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蜜糖、面粉、咸鱼等农产品外,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及各色工匠,如铁匠、金银匠、皮鞋匠、旋工、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炼油者等。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A.仅仅满足领主生活所需B.缺乏军需产品的供应
C.带有较强自然经济特征D.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古代某帝国统治者在写给他老师的书信中提到:“那是我进军波斯的前夜……一心想率领自己的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去进击大流士。”该统治者是(     
A.查士丁尼B.亚历山大C.伊凡雷帝D.奥古斯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

材料: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了早期的殖民地。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其带来的病原体,欧洲白人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主体,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1901年,为维护白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制定了《移民限制法案》,法律给予了移民官员高度的自由决定权来阻止非欧裔人们进入澳大利亚。

为取得二战的胜利,澳大利亚被迫推行大规模移民计刻,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使欧洲白人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澳大利亚被列入种族主义阵营。1952年,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与向非种族隔离一起被联合国总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受到同声谴责。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减弱,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而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不利于与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多地的非欧民族为争取公正的待遇爆发了反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197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宣布接受并资助非欧洲裔移民入境;1973年,工党志特拉姆政府也宣布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并强调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应和平共处,以后历届政府都积极推进这一政策。

——摘编自刘有发《浅谈澳大利亚国策的演变》

(1)指出材料中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
(2)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世纪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城市内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通常极其拥挤,街道两旁铺满了房屋和店铺,街上有清洁工人每天清除垃圾,城里还有公共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12世纪早期的英国,甚至还出现了公共厕所。

——朱新超《11世纪复兴后的西欧城市概况》

材料二   “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度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反叛这个最高首脑。”这些革命因素中,能给王权最大支持的,就是城市。城市为王权所借重,首先是由于它的经济力量,还在于城市能直接与封建领主对抗和以武装力量为王室服务。作为回报,城市获得特权证书而成为自由城市——享有土地自由、财政独立等权利,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据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兴起与王权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出现的辛塔曼尼图案。该图案具有东亚的云带纹、三点、条纹及团花成分。据此可知,当时奥斯曼帝国(     

A.经济发展与东亚高度关联B.工艺水平臻于成熟
C.政府实行开明的开放政策D.文化交流突破地域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英国基督学者廷代尔在翻译《圣经》时,多次直接使用上帝的名字“Jehovah”,而非全部使用显示万能的尊称“Lord”;此外他还将原希腊语中的“agape”(基督之爱)和“caritasor”(仁慈之爱)直译成通俗化的“love”。廷代尔的这一举措(     
A.意在构建新的宗教体系B.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C.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D.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
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