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下面是曹操发布的三道诏令的部分内容。这体现出曹操(       
内容
第一道(公元210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第二道(公元214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第三道(公元217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或堪为将守……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
A.不惟德修,唯才是举B.恩威并重,镇压异端
C.求贤若渴,削弱士族D.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2024-03-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据林华东先生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良渚文化呈现早期国家特征B.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私有制
C.原始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D.良渚文明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2024-03-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 年全国各地和解放军部队共出动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进入湖北省,超过 19个省区市与湖北各市州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奇迹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
C.医疗机构服务职能的扩大D.加大医疗扶贫力度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
5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讲述了一个故事,1348年在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一群城里的青年男女隐居乡间别墅,这座别墅筑在一座小山上,远离大路,别墅干净整洁,每个屋子都摆满鲜花。故事中,青年男女面对疫情的行为(       
A.表现出强烈的厌世情绪B.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C.对后世防疫有借鉴意义D.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6 .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A.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B.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D.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2024-01-20更新 | 838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苏联谴责了日本,主张援助中国,但由于美、英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苏联拒绝了中国签订“中苏互助条约”的要求,只同意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同意。1937年8月21日,中苏在南京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虽然国民政府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条约签订后,苏联开始在军火物资、飞机以及军事技术人员等方面,大量援助国民政府,并与中国签订了信用贷款等协定。与西方大国对侵略者持纵容态度相比,苏联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苏联而言,签订的条约阻止了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成为中国坚持抗战、不与日本妥协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刘小宁《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期对地球中纬度地区影响适度,这一地区包括西亚两河流域、南美安第斯山区、东亚黄河及长江流域。这里的冰期作用适度,既导致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又不像欧美北部那样严寒而使人类不能生存。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的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食物过程中尝试种植食物,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持续不断地调整适应策略,但只有一种策略即通过使用农业技术才能增加资源。……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简陋的石器和木棒,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与栽培;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类在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农业一直被当作定居生活的必要条件。的确,定居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及废弃物被丢在居住地附近,啮齿类动物及昆虫滋生,危害人类的野生动物亦在周围徘徊,天花、麻疹、霍乱及其他的传染病亦容易滋生。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原始农业出现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

《汉书》

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

《魏书》《梁书》《晋书》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旧唐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