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7 道试题
1 . 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础建设投资6000亿元,其中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推动了某些城市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知(       
A.铁路新型产业促进经济跨越发展B.中国铁路整体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C.中国铁路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D.铁路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传播。”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地理环境决定农业起源B.文明区域性阻碍物种传播
C.农业革命是同时发生的D.农业起源多元及独立发展
3 . 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     

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政府明确要求官方在采买中增加棉布收购数量,并使之成为惯例。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正式将棉布纳入政府的税赋中。大德六年(1302年),在江西行省的临江路,棉布开始取代麻布。这反映出当时(     
A.棉织机成为重要生产工具B.棉布是民众主要衣料
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的凸显D.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5 . 西班牙史学家奥维多于1526年、1537年先后出版了《西印度自然简史》《西印度自然通史》,书中都有专门章节描述玉米的种植和用途等。此后,记载、描述、研究玉米的欧洲人及其著述逐渐增多。这反映了当时(     
A.玉米在欧洲的种植和推广B.欧洲人把玉米当成了主食
C.科学家对美洲的兴趣大增D.欧洲与美洲物种交流频繁
6 . 《5G机会》说,“人类经过6次信息革命,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对材料中这两次信息革命解读正确的是(     
A.第六次信息革命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B.第六次信息革命基于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技术
C.第七次信息革命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
D.第七次信息革命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7 .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且这两个年份均出现了两个及以上难民输出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由此可推知(     
A.难民治理亟须加强国际合作B.解决难民问题缺乏法治环境
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D.亚非国家经济韧性有所增强
8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外交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普惠均衡、合作共赢的口号。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利于(     
A.全面践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地位
D.消除霸权主义影响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在调查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时,发现清朝《安平府志》中记载了该地由森林变成玉米地的变化:“伐木山在西堡南六十里,山高而广,林深木蔚,斧声终日不绝,今皆垦种包谷……”。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玉米广泛种植B.贵州是全国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
C.玉米过度种植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D.当地民众粮食短缺问题得以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一个4世纪前后的邮袋,内有一封波斯商人邮寄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书信,信中记录了他在中原地区的见闻。该邮袋和书信最能佐证(     
A.河西走廊的行政设置B.汉代的对外交往
C.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D.长安的坊市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