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历史学】

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

—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文件颁布时间文件名称文件出处
1934年11月19日《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5月19日《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中共中央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B.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民族政策
C.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双马镫实物(下图);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认为:“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欧洲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金属双马镫可作为实物史料为北燕的建国提供证明
B.马镫的发明使印欧人开始进入欧洲、印度的广大地区
C.马镫的传入,为欧洲大规模建立骑士军队提供了可能
D.在该文物主人生活的时期,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
4 .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  )

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
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
2022-06-26更新 | 1120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记载,“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前明天子拱默,委任左右,故阁臣往往比(结交)中涓(宦官),作威福,营奸利,虽分权于部,而权益重。国朝凝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摺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以上史料说明
A.明朝内阁为中央决策机构B.明清内阁显著提高行政效率
C.清朝内阁的权力逐渐削弱D.清朝内阁有效防止宦官专权
2022-05-26更新 | 1050次组卷 | 1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1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据史料记载,唐代(618~907年)共录取进士7448人,而两宋(960~1279年)录取进士人数则多达55000人。宋朝进士人数多于唐朝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B.统治年限的增长
C.人口基数的增大D.科举制度的发展
8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31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传世之御容有二(见下图),一为温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为雄豪奇伟,深目长颊者,二者均常见之。朱元璋画像布有“正像”与“异相”的原因最可能是
A.明朝绘画技术水平已下降B.朱元璋前后期相貌变化大
C.帝王形象与政治需要结合D.为威服世人伪造奇貌异相
2022-02-08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荫补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宋代荫补制规定,荫补数量和范围与官职挂钩,高级官员如宰相,执政则可荫“期亲”,一般官吏可荫及子孙。史料记载,宋代最多一次同时荫补了官员子弟四千人。由此可知,宋代的荫补制度
A.取代了科举取士的地位B.加剧了“冗官”的严重性
C.削弱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导致了门阀士族的复兴
2022-01-19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高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