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 . 《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据下图示,推断材料所述“司南”的直接用途是(       
A.指明行事准则B.揭示磁铁特性C.规范臣子行为D.端正东西方向
2016-1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 . 按照时间顺序分类整理是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之一。下列图示的空缺处应该填写(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辛丑条约》
4 .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叫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机构的设立说明什么问题?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016-11-18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厦门理工学院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材料三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列举新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4)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2-13更新 | 1175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10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材料二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材料三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四 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 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据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福州八县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