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
西周耒、耜、,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耒、耜、犁、锄、锵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等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图1   西汉时期手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2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示意图

(2)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
2024-04-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高丽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由此可得出(     

A.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B.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C.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D.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皮伦尼(1862—1935)在概述资本主义社会史时注意到“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两个阶段反复轮回的“惊人的规律性”。这种“反复轮回”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如图为据此绘制的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据此可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市场自由竞争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经济政策适时调整D.国家垄断宏观调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15世纪以后,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最合理的是(     

A.推动民族国家形成B.王权逐渐遭到削弱
C.分裂割据日益严重D.君主立宪政体形成
6 . 东晋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始宁别业是土族庄园的典型代表,下图为其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士族庄园(     

A.深受佛道盛行的影响B.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C.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D.自给自足特征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     
A.B.
C.D.
2024-03-09更新 | 523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清代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清代(     

A.国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B.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沿海地区商品流通活跃
2024-02-27更新 | 456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大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棉花产业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