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20年代,墨西哥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当时的口号是“教育就是救赎”,教育家们试图救赎孩子、成人、印第安人、妇女、农民、工人和整个国家。救赎计划不仅包括读写算,还有卫生和营养、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道德和自律、良好的艺术和有用的技能。墨西哥教育改革运动(     
A.开启了教育现代化之路B.意在提升国民素质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呈现社会主义特征
2024-05-08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党风建设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2024-05-08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恩格斯在《论俄国社会问题》一文中写道:“(1861年后的俄国)国家完全保持了自己的收入,把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转嫁给省和县,省和县为了弥补支出便征收新的捐税,而俄国的惯例是上层阶级几乎不纳税,农民几乎交纳全部捐税。”该论述(     
A.揭示了农奴制下农民的处境B.指明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出路
C.阐明了俄国改革的不彻底性D.表明中央放宽了对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雅利安”入侵者最初是游牧的牧民。这一阶段的雅利安人信奉吠陀教(一般认为,吠陀教是古婆罗门教的前身),这种信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吠陀崇拜仪式以动物牺牲为中心环节,包括以家畜为牺牲;婆罗门僧侣讲述着口口相传的远古传奇,这些神话传说同时也佐证了如下信条;社会巨额剩余价值应当纳入武士统治阶层及婆罗门僧侣阶层的腰包,因为他们是“再生的”神明,生来就超越社会上其他阶层群体。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冶铁技术的缓慢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以武力达成所需,并以宗教种姓制度为理论支撑,将雅利安普通平民归入低级的吠舍阶层(即耕种者),被征服的族群则是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此在印度扎根

——摘编自克里斯·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1999)》

材料二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较之罗马而言是一个落后民族。在蛮族入侵过程中,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而基督教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保持着教区为基本单位划分的组织系统,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基督教的教阶制也为世俗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刘文华《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阿兹特克人用芦苇筏来积聚土壤的底层基地,使耕作的泥土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新建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每次播种之前,他们必须挖掘一些新的土壤并将其铺在水面的耕地上。阿兹特克人的这一做法(     
A.旨在清除淤泥以利养殖B.为国家的扩张作了思想准备
C.利于人口和财富的增加D.是领先世界的农业耕作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在西亚、北非,希腊语得以推广与传播,希腊样式的城市出现了70多个。在这一时期,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经历碰撞与融合,直到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度融合。这说明(     
A.帝国扩张促进文化的交流B.亚历山大奉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献主要记录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文献逐渐演变出财物买卖凭证,租赁契约,财物收据等多种法律文献。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     
A.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开放包容
C.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D.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剧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