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92 道试题
1 . 武帝时,中央集权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宗族地主及富商大贾的矛盾,已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也有所发展,而且“和亲”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匈奴的骚扰,与北方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在此背景下(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C.张骞凿空沟通西域D.急需新的治国方略
2023-1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南北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而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众多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这反映出(     
A.革命浪潮的难以阻挡B.武昌起义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家出现了严重分裂D.辛亥革命达成了广泛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里的农奴要在管家的监视下劳动。自13、14世纪起,封建领主为追求更大利润将庄园的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来征收,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劳役劳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采邑制度的瓦解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023-12-22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其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发愤图强等性格。同时应该看到程朱理学中的消极因素,即理学家重建礼制的努力也是对人性的泯灭。

——摘编自宋钦顺《浅谈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发展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易代使得蹈虚凿空的晚明学风成为众矢之的,清初学风由玄虚而趋健实,经世致用蔚为风尚。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全面反思和追溯明代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对封建君权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设计出了各种限君”“抑尊的方案。基于保国富民的诉求,他们对重商主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之,凭借着王朝更迭的权力真空和较少顾忌的思想言论氛围,他们在痛心疾首之余,发出较多惊世骇俗之论。

——摘编自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023-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历任美国总统仍会受到种种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酬谢其支持者,任命一些照顾性官员。有些总统往往故意保留许多肥缺,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码。这说明美国(       
A.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B.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C.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D.文官系统冲击分权制衡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元朝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百家姓》。这表明元朝(     

元朝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百家姓》
A.仿照汉字创制蒙古民族文字B.双语政策得到严格落实
C.蒙古官民大力提倡汉族姓氏D.民族文化交流有所发展
2023-1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部分小说发表情况统计表》。出现以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杂志或出版社作者和作品名称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青人》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1956 年《萌芽》杂志陆文夫《小巷深处》
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
1957 年《人民文学》杂志宗璞《红豆》
1957 年《剧本》杂志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1957 年《新港》杂志刘绍棠《田野落霞》
1959 年《蜜蜂》杂志刘真《英雄的乐章》
A.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果B.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调整
C.先进社会制度全面确立D.首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上来观察五四运动,它的骨干力量是以《新青年》同仁和以北大为中心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既包括19世纪70-80年代后一代,拥有出国留日经历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包括了罗家伦和傅斯年这样的19世纪末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留日时期,日本学界正处于“主义”概念广泛应用的时代,这样的经历让陈独秀等人对“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心中,不管秉承什么“主义”,有“主义”比没有主义强,“主义”应该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尺度和标准,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摘编自邵明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考察--基于社会思潮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五四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力量,在主义和社会运动的催化下,中国青年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从社会改良转向谋求社会改造,乃至革命,他们成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先进青年结成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他们创办社团,制订组织章程,训练组织骨干,增进组织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先进青年教育服务群众,宣传鼓动群众,组织凝聚群众,找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群众基础。先进青年在实践中发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都行不通,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自张治银等《酝酿和探索:五四运动与建党准备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活动的价值。
10 . 如图为1969年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局部,原卷在抄写了《论语》后,又有六言《十二月三台词》、五言绝句六首和《千字文》数句。这主要反映了(     

                 景龙四年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局部
A.西域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大大加强B.唐朝时中原文化在西域有所传播
C.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西域控制减弱D.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
2023-12-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