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92 道试题
1 . 如表是有关南宋书籍出版的两则信息,由此可知当时(     
《东都事略》牌记“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得覆板(翻印)”。
《丛桂毛诗集解》保护令“倘或其他书肆嗜利翻版,则必窜易首尾,增损意义……今备牒两浙、福建路运司备词约束。”
A.版权保护意识已出现B.雕版印刷仍然占据主导
C.书籍出版过度商业化D.个人专著出版蔚然成风
2023-1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别传,人物传记的一种。即在史书中列传以外别立一传,专记某一人之事迹,高平郗氏、颍川庾氏等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别传。据考证和统计,历代史志共著录、征引别传211种,其中传主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别传193种。别传盛行于魏晋,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思想的根本变革B.门阀政治的要求C.政局动荡的影响D.传统史学的衰落
2023-12-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刺史以“六条问事”,六条之外,则不察,汉哀帝时豫州牧鲍宣“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被丞相司直郭钦劾奏免官,这主要反映了(     
A.刺史监察受到了严格的监督B.刺史品级地位有显著的上升
C.监察官具有明确的职权范围D.刺史制度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2023-1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据如表,可推知(     
三晋与齐法家对照表
三晋法家商鞅重“法”,法是“治之本”,“法任而国治”。
申不害重“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慎到重“势”,“势”者,君主之权位也,强调权力出于一孔。
齐法家重视“道法”,“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
A.法家思想流派内部有根本分歧B.都受到了儒道思想文化的熏陶
C.折射了战国时期各阶层的诉求D.体现了殊途而同归的发展趋势
2023-1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启动了海外图书馆项目,在海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设置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开放,这些图书馆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书刊。该项目的实施(       
A.满足了第三世界的文化资源的需求B.推动了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与解放
C.凸显了美国对中间地带的宣传争夺D.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升级
2023-1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无论是来自欧洲文明的国际法,还是其他非西欧文明下的各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从其本源来看并不具有人类社会全体的共有性质。国家主权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适性,并非生来具有全人类共有文明的性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无直接关联。这里所说的“普适性”是指普遍适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普适性即国际法能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遵守的现象。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成为实现国际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承担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为国际多边主义行为或多极格局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也已经由军事和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时,基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加,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李伯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的角色定位、价值因应与制度供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7 . 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D.第三世界的合作
2023-12-20更新 | 2301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9 .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这一论述(     
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B.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C.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D.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
10 . 【英国在北美及印度的殖民扩张】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是英国急剧变动的时代,其在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表现为重大调整和转换。虽然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英国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张则始于17世纪。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达到53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总数也达到24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在15201690年人口增加了近120%,但在大约16031750年增加人口则少于60%。随着移民者在北美大陆垦殖活动的成功开展,大量英国移民不断地远道而来。162111月,一艘名为“鸿运号”移民船带来35名乘客;16225月底,“麻雀号”移民船带来7个定居者,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移民大军加入到殖民者的行列,主动移民逐渐取代被动移民而成为主力。

——摘编自王中宝、洪霞《从被动移民到主动移民——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移民的动因》

材料二   18世纪8090年代,包括总督在内的英国高级官员在印度创办宗教学院、梵文学院,传教士们努力创建印度最早的英语教育以完成“文明使命”。1813年,议会还在续订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中要求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和政府在逐步接管印度统治权的过程中,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1823年东印度公司按照议会要求成立了“公共教育委员会”。英国人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扩张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方面出现“重大调整和转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进行“文明使命”的表现,并结合材料评价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